烧花集

2023-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月木小记

“烧花集”,这个名字确实让人喜欢,可能也容易让人想起著名的黛玉葬花,但确实不是一回事。这些小小的文章,大多就一两页,里面却让人看不透彻。

我着实把这篇看了几遍,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意思,但又不像个整体的故事,说秋风、说动静、说认识、说喜悦。可能这些“说”的内容我都理解错了,但又有莫名的意境丛生。

我特地找了一下徐强先生的评论:“折射着青年汪曾祺的世界观与生活态度。窃以为魏晋风度、名士作派,是其中人格与风格中的主要面向“又说其文章是“充溢着印象、直觉、意识流的玄思”,我认为这句话点的尤为独到。看完的感受,并不是这内容给了我什么启发、说了个多么美丽或哲理的故事,而像是在看一个丰富世界的内心,这颗心就是生活,就是万物。

他还评论道:“青年汪曾祺每每耽于玩弄尖新奇崛、充满灵感机锋的句子。”并举了“小贝编”里面的几个句子,确实如此。而在这”烧花集“也是,如有:

“有笑的一刻,就有忆笑的一刻”,一笑是无穷。

“美的定义是引起惊讶与感到舒适”;后者是已经熟悉的,前者是将会熟悉的:希望的眼睛与回忆的眼睛有同样的光,因为它们本来是一个。

这要是个不知名的青年,怕是要被人说”搔首弄姿”之类的话了。不过,我以为好提炼文字是件好事,我们所要表达的,本是最直观的情感,但却往往干瘪,其实我们内心又是无比丰富而艳丽的。那这样的干瘪是难以承载的,也更难以让人感同身受。所以便有了提炼的说法。就好比“我爱你”,只是三个简单的字,但说出来的人,给它赋予的内容,却是将万千色彩,用尽全身力气泼向那那巨大的画布的感觉;是不顾疲劳飞奔万里的憧憬;是全然不知自己一反常态的傻笑,等等。这样的内容,怎么可能是三个字能承载的呢?不过也有大家,将其提炼为如“月色真美”这样的文字,但它只是表现形式之一,这复杂的情感可有的是存在的形式呢。

绕回这“烧花集”的题目,也是有趣,原文这样写道:““烧花”是甚么意思,说法各听尊便可也。谁说过“花如灯,亮了”,我喜欢这句话,然于“烧花”亦自是无可不可。”我又是反复琢磨了许久,看不出个端倪,也不敢妄加评论,便又搬来徐强老师的救兵了:“这透露出,对于汪曾祺来说,句子本身可堪玩味是首要的,意义反而不重要了——他一定会无比认同“诗到句子为止”那一有名的命题。再联系到后来他一再阐发的“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我们必须正视汪曾祺为现代最早觉醒的语言中心主义者的意义。

诗到句子为止。

我说:“我昨晚梦见你了,好想你啊!”,你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闭上了眼睛,掉进了你的梦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