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工业化的进程到底需要什么?
我在知乎也提问了同样的问题,除去做外事的2年,这些年几乎都是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和生产在打交道。其实说工业化这个题目有点大了。
民营企业的生产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状态:虽摆脱了过去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但是还是有过去的影子,却在借用国外的精细化生产模式,最终都失败了。我对这块也不熟悉,只能是根据以往接触过的一些,简单地阐述下我个人认为失败的原因:
一、硬件条件:
1、国内自动化设备水平低下。现代化生产意味着自动化,而中国国内的自动化水平实在是有限,不是A货就是粗糙的劣质货。今天零件坏了,明天电机坏了,或者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批量生产。而采购国外的进口设备,对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投资,甚至是带风险的,因为你不知道你今天化几百几千万买的设备是不是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更新的设备取代。同时维护保养的成本也相当大。对任何企业来说,这笔账不会不算的。而民营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评估也仅限于这台机器我能用多久,要做多少产品我才能回收。
2、生产区域或生产模式的布置。民营企业的厂房都喜欢很高,很大,以为显得够气派。而恰恰与精细化生产背道而驰了。发达国家的厂房几乎都不超过3层。除了便于物流,也是安全的考虑。安全就不提了。说说物流吧,发达国家的厂房纵然是要扩大也一般是横向扩张,为什么,因为要保证生产是一个流。不走弯路或者减少弯路。精益生产有句话:任何生产成本的损失都是时间的浪费。你想想啊,你一个工序到下一个工序要绕上几圈,这几圈都是在叫你的客户等着啊。等待总是焦灼的,谁知道他下一秒会不会换掉你们呢?
3、辅助设施:在精细化生产中,我认为辅助设施应该是最关键的,细节决定成败。而民营企业恰恰不是这么做,辅助设施的投入被民营企业划为不应买单的一笔投资。从三张财务报表上来说,它是一个划上-的数字,且在短期内是看不到实际的效益。但是恰恰是库房的货架、推车、设备的小轮子,员工的防呆装置、茶水间等等很多人性化的东西造就了高效率。至于到底为什么,应该很容易想明白。
二、软性条件
1、企业文化:大多民营企业缺少一种向上的文化或者说缺少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持。是的很多事情在推动上显得困难重重。民营企业的文化说白了也是老板的文化。什么样的老板决定什么样的文化。当然不是说这个老板无实战经验就无法带领一个企业前进。看刘备你就知道了。还是要放权,同时要学会尊重。这是最重要的。人心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2、人才梯队:这个是大家马上就能想到的条件吧,在这里就不多加阐述了。只能说每个人都有用,看你怎么用,用在哪里。
3、信息化+数据分析。很多民营企业也上了ERP,软件管理等等。但是仅仅如此。你上软件的目的无非是收集信息,而如何消化分析这些信息并从中得到你想要的信息这儿步骤似乎被很多民营企业遗忘。很多CFO关注的仅仅是表面的数据,而内在深层次的关联如若没有发现,则前期的数据收集在某种程度是打了折扣。
今天就先写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