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三》有感
沈从文,湘西人,总感觉他的文章里透着一点湘西的质朴、洒脱,又有细腻柔情在里面,这篇《三三》亦让我看到了这些。
《三三》讲述的是一个磨坊母女的故事。三三,一个乡下小姑娘,成天生活在磨坊、溪流旁,看看鱼、串串门……生活简单而朴实。直到十五岁那年,遇到一个白面城里男人,三三由最初的害臊到后来春心萌动,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城里人,可是白面男人却突然去世,三三和母亲的生活又归于平静。
作者的文字是质朴无华的。文章开篇就是对磨坊的介绍,绿树成荫、溪流缓缓流淌的美景凭借着朴素的文字映入眼帘,尤其是对磨坊男女主人的着装打扮动作神态、三三童年日常生活的描写,都是通过湘西人日常语言表现出来,一些乡俚俗语拉进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我感觉就是午后闲暇时,一个健谈的人在与你唠嗑拉家常一样。这样的文章很容易受读者的喜爱。
其实说质朴,还有作者对家乡质朴的感情流淌在文章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西凤凰的大风车、绿树环绕、小溪绕城的景色时不时出现在作者的文章里,写《三三》这篇文章时,作者在青岛,但是故乡的景色信手捏来,让人透过文字深深感怀于作者那份思乡情;而三三和三三母亲的形象里正是湘西人洒脱灵动与细腻柔情的结合。三三小时不准他人来小溪钓鱼的泼辣、母亲对三三“告状”的置之不理等等,都有湘西人的影子。
作者对人物内心的刻画相当逼真细腻。虽然整篇文章没有高深的词语,甚至还有很多口语化的语言,但是作者对三三内心变化的描写手法确实很高超。“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寥寥数语就刻画了一个活泼灵动又有几分“野气”的孩子形象。“眯着眼睛望到母亲头上的髻子,仿佛一个瘦人的脸,越看越活,朦朦眬眬便睡着了”一个情窦初开女孩跃然纸上,像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把一个有几分幻想、有几分羞涩、有几分嫉妒的少女欲拒还休的模样描绘得活灵活现。
这篇文章读了三遍,读完我试想了一下:如果要我去写,我会怎么去构思这篇文章?一个没有多少交集的青年男女,一个幻灭的爱情萌动,首先我就会觉得没内容可写,而且我对三三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应该没有这么细致,或者更多的会通过一些对话来凸显,那就没有这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我更会借助于一些华丽的词藻进行堆砌。
这或许就是卓卓让我们反思的点吧!原来真正打动人心的真不是那些浮夸的文字,而是细腻的观察和接近生活的真实!作家之所以是作家,也许就是因为他们能把我们忽视的对生活的观察做到极致,然后一一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