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我是一个从小就不擅长社交的人。
初中、高中、大学,到现在我还会经常联系的人,不到3个。
17年我在广州做自由职业者的时候,很羡慕一个同行朋友。
因为他是一个社交高手,认识很多厉害的人,有属于自己的很多圈子。
他有时也会带我去见一些朋友,我也曾想过要彻底地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尝试融入一些圈子。
但内心深处却总会有一些抵触,每天都在不断地挣扎徘徊中。
直到我开始创业时,圈子的重要性也似乎变得更加重要,每次和同行交流,他们也都会阐述这个观点:
“圈子太TM重要了,要抱团取暖,要拥抱圈子的力量。”
而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开始频繁参加聚会,和不同的人见面。
虽然忙碌且充实,但却隐隐感觉不对。
19年的时候,我开始了第2次创业,那年12月份一次很平常的出差,却对我的人生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天我约了一个朋友见面,就是那个我一直很羡慕他,圈子很多的朋友。
他当天有两个聚会,还在百忙之中抽空和我见面,我是非常感动的,期间交流了很多。
我还问了一个很好奇问题:“你现在拥有这么多圈子,认识那么多人,发展应该很不错吧。”
结果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他说这些年下来,他的积蓄越来越少了。
因为他有时候报名的课程很贵,最高他报过10多万的,而且由于他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在业务上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所以业务也没什么起色。
这件事给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所以我又问:“那你参加那么多聚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为什么还愿意去参加呢。”
他说,我要持续地学习呀,而且没准哪天遇到一个大佬带带我,一下子就起飞了。
这件事让我又重新对「圈子」这个词产生大量的思考。
为什么我一直对它是保持敬畏甚至是抗拒的,我在那天似乎有点明白了。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阅读了大量书籍、研究了许多优秀人物的理念、在生活与工作中进行了大量实践。
我发现「圈子」在我人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它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是一座牢笼,如同井底下一群抱团的青蛙。
如果沉迷于圈子内的安全感,那么永远无法跳出去看到更大的天地。
巴菲特被誉为投资领域里最聪明的人之一。
为什么不是住在圈子最多最繁华的华尔街,而是住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呢?
他的回答引人深思:
“思考投资的最佳方法还是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静静地想。要是这样不行,别的办法也都没用。
在任何类似市场的环境中,你都很容易受到影响,做出过激的反应。
华尔街是个典型的市场环境,在华尔街,你觉得每天不做点什么都不行。
钱德勒家族花了 2000 美元买下了可口可乐公司,选中了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
别的什么都不用做了,该做的事就是不做别的。
1919 年都不应该卖,但是钱德勒家族后来把他们的股票卖了。你该怎么做呢?
一年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机会,然后一直持有,等待它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在一个人们每五分钟就来回喊报价的环境里,在一个别人总把各种报告,塞到你面前的环境里,很难做到持有不动。
华尔街靠折腾赚钱,你靠不折腾赚钱。”
另外,圈子的本质就是资源互换。
如果你没有资源,也不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
那么即使你走运进入了一个圈子,也只能成为圈子中的边缘观众,无法获得超出你认知能力范围之外的收益。
执着于追求圈子,妄图进入一个圈子就能实现巨大跃迁的人,本质上是内心藏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里。
当我对于圈子的思考深入到本质,并且将个人情绪与理性的现实,区分开来思考后,便愈发不会被欲望、恐惧等情绪支配。
我也找到了个人生命中更重要的关键词,不被世俗的短视和功利所驱赶、不去追求表面的繁华。
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相比于加入了成千上万个平庸的圈子,不如将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经营自己身上。
想起了我去年写的一句话,放在结尾我们共勉:
“别小瞧那些一个人吃饭的人。那些喜欢独行的人,只是很早就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
伪合群是妥协的开始,真正牛逼的人能在黑暗中独自成长。”
点个「在看」,希望我们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