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同时实践
最近在重看一些大学时读过的书籍,拥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其中最重要的认识就是,有些书不仅需要反复阅读,而且对书中内容的认识还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阅历而发生改变。
比如《从0到1》这本书,第一次阅读的时候觉得书中的内容更偏向于理论,等到过了几年再次翻开,才意识到有些内容需要以现实中的处事经历为支撑,才能更好地理解。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01 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生活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有两种方式可以给我们带来成长,一种是在做事过程中得到历练,另外一种是从阅读过的书中寻找答案。
这是两种不同的自我教育。
大多数人对现实生活感到迷茫,正是因为既不喜欢通过阅读找到方法论,也不喜欢反思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试着从中提取解决问题的思路。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这两个方向上同时投入精力做深入研究,那么他一定会比误打误撞的人更加具备竞争力。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
“任何事情都要经历两次创造,一次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完成一个构建,即智力上的第一次创造,另一次是在现实中的亲身实践,即在体力上的第二次创造。”
这其中就揭示了阅读和实践的重要性。阅读触发了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学会在思维层面构建起对一件事情的理解。
而实践则像一个修正器,反过来提醒我们思维过程中哪里出现了问题,进而迭代认知。
02 “聪明人没有一个不读书的”
查理· 芒格曾经说过:我见过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读书的,一个都没有。
在很多牛人看来,他们的成功离不开阅读。尽管阅读不一定带来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但读书一定可以让个人在原来蒙昧的基础上,进化成为更有思考力的自己。
比尔盖茨在出差或是度假的时候,习惯让助理往行李箱里塞上七八本书,他阅读的速度很快,基本上一个小时能阅读超过一百页。
大量的阅读是触发思考能力的基础,如果把每本书的知识点比喻成一个个单点结构,那么当我们脑中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就会彼此勾连,形成完整的体系。改变就此发生。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阅读新手,请一定不要怀疑大量阅读的意义。
很多新手在一开始的时候对阅读的期望值太大,以为读书带来的改变会立杠见影,结果在读了几本以后,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太大改变,于是心怀意冷,转而继续看剧刷视频。
大部分人都在速成的错误预期之下变得浮躁,急于求成,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耐着性子读下去,走过一开始的挣扎期,等到你脑中的知识多到开始引发质变的时候,你就离不开阅读了。
这个时候,书籍以及和牛人交流的迫切意愿,会伴随你的一生。
03 实践会带来什么
去年我的工作状态非常不好,认为自己深陷毫无意义的工作之中,无法摆脱又无法改变。
后来我开始写公众号,目的是为了给阅读打开一个出口。
在阅读了一些书籍之后,我发现尽管我能对一些事情观察得更透彻,但面对一些棘手的现实情况,显然我还显得束手无策。
于是我希望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脑中的想法更加具象化地呈现。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超过在脑中的思考,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行事步骤。
把写作当成一种实践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有一次和一位朋友分享一本书,他阅读完了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他说怎么你从书里读出来这么多东西呀?
我说我并不认为自己能比别人读出更多的体会,唯一不同的是我读完一本书或者一个章节的时候我就会开始写一些文字记录下来。
这些文字逼迫着自己再次去思考,从而达到反刍的效果。
读和写,本来就是成长的重要两极,缺一不可。如果你觉得阅读带来的进步太慢,尝试着去写下来,多少字都可以。
只有想起来,才能下笔,写不出来,说明大脑没有思考清楚,这就是成长的底层逻辑。
自我精进虽难,但坚持下去,一定有显著的效果。
共勉。
END
-----------------------------
宫号:职场芝士侠
人生只有一次,
共寻“外在扎实财富”和“内心绝对自由”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第一时间收到每篇惊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