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二十岁的一些话

2018-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云间的鲸鱼

我行走在一片冰原之上,怀着被融化的冰水裹胁的恐惧感一路向前,留下一行又一行的足迹。太阳在我的身后,它的光亮是那么地炽烈,每当我走远想回头看看的时候,我就会发现那些脚印已经融化得无影无踪,冰原上平如明镜。我对于过去所有的印象,就是这样的,朦胧、热烈,而又永远无法看清细节。

上面这段话,是我前几天写下的。彼时我和其他同学聊天,不知怎么就聊到了高考,聊到了过去的高中生活。他们的回忆丰富而有趣,让人听了恨不得跳进当时的情境里面活一阵子再说。我便也开始回忆我的高中、我的过去,却发现除了觉得我的那段时光也蛮有趣的,具体的就什么也记不得了。

“嘿,你以前是什么样啊?还记得高考那一阵子吗?”有人问我。

“记不得了。”我茫然地抬起头,我只知道,若是果真回忆起来,那应当是相当有趣的经历。于是我接着往前回溯,初中、小学、幼儿园,19、18、17······真的,我觉得过去的一切都仿佛丧失了细节,就好像瞪着眼睛去看太阳,只能感受到一阵阵的光和热。

过去既然已经消失,我便又审视起现在,这才发现,我已经来到这熟悉又陌生的世上二十年了。二十年过去了,我和过去相比变化了几何呢?答案是基本没有变化,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巨变,生活给我的压力太小了,就像是世外桃源里面临几乎为零的选择压的一群松鼠,几千年过去,还是以一成不变的模样快乐地蹦蹦跳跳。

那这样一直下去,不好吗?我的回答是不好,我总觉得身处一种极合乎物理学所谓“运动的相对性”的情境之中——身边的人成长太快了,而我虽然有所进步,但反而在向后滑落一样。和家人的通话进一步加重了我的这一情愫,父母都老了,十年之后,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赡养,但我能成长得足够快,让自己不至于内疚吗?

所以我是否真的应该从内而外地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快快成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应该自问自答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一:我是怎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了,它不同于那种诸如身高、体重之类的测量性问题,我更愿意称之为归纳性问题。“我”本身就像是一个黑箱,从外界只能窥探到作为输入的发生的事件和作为输出的“我”的感受和反应,我所能做的,也只能从这每一次的输入和输出中得到可以用于描述“我”的本质的一个小小的断面,然后将它们拼合起来,得到一个模糊的全貌。

我最终的答案是,我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我有时甚至觉得,我体内住着两个人。

问题二:我所在的,究竟是怎样一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包含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时代,它们快速地变迁着,从一开始的“基因时代”、“计算机时代”到“机器人时代”、“AI时代”。时代进步得实在是太快了,我们每天心里想的,嘴上说的,都是“你追上时代了吗?”

但不管是追还是追不上时代,人最后总要有个安身立命之处扎下根。这又引出了这个时代的一项好处和坏处,好处是有太多的职业和位置可供选择,一个人沦落到吃不上饭住不起房屋的地步是很困难的,坏处是大千世界不知道哪个角落是最适合你的,可以让你以一种积极而快乐的心态持续取得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所遗憾的就是,虽然接触互联网比较早,但是仅仅局限于搜索,距离理解互联网思维还有着一段距离,更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逐渐深入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核心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它似乎能在两个完全相反的地方起作用,一方面是消除信息不对称,比如说通过搜索引擎,一个人可以对他之前完全陌生的领域有所认知;另一方面,在购物网站上以及各种讲课平台,一个人可以立即将他的信息和知识变现,最大程度地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说是知识不对称。

问题三:我这样的人在这样的时代该怎么做

其实写了这么多,我早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就算不写,我的心里也有答案,只是不愿意挖掘而已。

那就,趁机好好挖掘一下吧。

首先,我需要提升我的心智,我需要获得一种全新的心理暗示。有句话说,“伟大的投资需要迟来的满足感。”也就是说,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不能过度追求那种即时的成就感反馈,而要能够依靠坚持、耐心、自律等等品质,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需要变得更加自信,坚信自己能做到我所想要完成的一切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流行一种“屌丝逆袭”的神话,但你一经比较就会发现,每一个神话里面的人物和真正的“屌丝”除了一时的没钱没地位都大不一样,他们是自信的,是有进取心的,并且对自己的事业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是这些决定了他们的人生。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解释水平,人对远心理距离的事物会倾向于用高解释水平表征,即用主要、核心、本质、去背景化的特征来表征事物,而对近心理距离的事物则倾向与用低解释水平表征,即用次要、辅助、非本质、边缘化、细节化、背景化的特征来表征事物。举个例子来说,高解释水平的认知是这样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低解释水平的认知是这样的:这一小时内一定要看十页书。低水平认知在短时间内看似有效,能给予人以有效的指导,但是事情的执行者无从知道自己做事的目的所在,往往限于机械化的境地,这就叫格局太小。我现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做事的格局太小。为了获得一个更大的格局,我需要想想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我会干什么,而我现在所做的对于那时候我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我觉得现在身上十分欠缺,也亟待培养的一样东西,用抽象的话来说,就是努力、坚持、自律,如果更具体一些的话,就是延迟满足能力。这是一种通过延迟享受或者持续承受痛苦,来追求更大的目标、更好的结果的过程。被果壳辟谣过的“棉花糖”实验,就是在论证延迟满足能力与成功的相关关系。由于多巴胺系统的天然特性,我们会更追求能带给我们即时反馈的事情,比如说社交点赞,比如说玩赢一盘游戏。以前经常听到一句话,“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然而一个常常被忽视的事实是,rs6528024 位点 T 型个体延迟满足能力更强,换言之,努力也是一种天赋。但努力也并不是纯粹由遗传决定,借助持续的暗示和训练,我们应该能够触摸到个人努力能力的天花板。

那么,我将如何行动呢?我觉得我需要从语言开始,将这种种策略内化到心灵深处。

从明天开始,我需要在每天早晨重复这样几句话:

我是丛林中的老虎,人群中的翘楚。
我对自己身处的领域拥有足够的信心,我通过努力可以掌握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我任何时刻都能保持自信。
我不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观点,而是充分发挥‘人’的优越性。
中游和末流在竞争中不会有太大区别,所以我要向同龄人中的最优秀者看齐。但是我身上有他们也无法企及的特质。
我每天都能保持进步,我愿意让我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当我任何一天躺在床上,我不会因为空度时间而悔恨。
十年之后,我要过上······的生活。为了这种生活,我今天就要开始努力,比如说,今天我要······
这些事情或者过程很枯燥,但我可以坚持下来,为了那个等待我的遥远的生活。为了这个稍远一些的愿景,我愿意放弃今日无关紧要的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