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
我认为孔子最令人敬佩之处便是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殉道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即明知做不到偏要去做,透露着一丝固执倔强的本性,但这更是一种挑战,一种精神,一种使命。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一件事情在没有经过实践时没有人可以对他下一个笃定的结论。如果自己尝试了,努力了,却依旧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我认为这不算失败,至少在做出尝试的决定那一刻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未经亲手实践就否定了这件事情的可行性,此刻你已经失败,并再无成功的可能。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统一称霸的强烈欲望在各国君主心中产生蔓延,政治上的争夺使民间战火四起,百姓生活颠沛流离,一心想要救世的孔子又如何能对眼下这般情景置之不理?他开始驾着恓恓惶惶的马车在纵横阡陌间奔走扬尘,他周游列国十四年,只为寻求一个能够实施他的主张的人,寻找回失去的东周文明。不幸的是,上天并未给孔子一个慰然的答案。多少后人形容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犬”,然而我认为即使孔子的结果失败了,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已经成功了,他已然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作为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孔子,他推崇积极入世,他的骨子里有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有着他自己的原则,有他所想要追求和实现的东西。不同于道家“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的避世态度,孔子背负着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担忧国家,担忧人民,这便是孔子,一个坚守理想,富有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的人。
在他奔走列国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多次碰壁之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行,却仍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他坚信自己的事业是合乎人道的。他肯定意识到了他在未来的影响,所以他要用自己的行为来给后世树立一个榜样,以自己的生命之汁点亮一盏明灯,使后世一切以各种借口逃避伦理责任的行为无所遁形,使后世的人们沿着他的足迹前进。
孔子不因为是否会成功而决定是否要去做,而因为是否应该而选择是否去做,他是伟大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塑造了他坚定的品格,昭示了生命的不屈和坚韧,也为他谱写了一段生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