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成长励志想法

2019-02-12  本文已影响2人  刃风T_T赤

  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人本来是一块独特的石头,却在现实的风尘中逐渐被磨平了棱角,最后变得圆滑平庸,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特点,散失在石海中。这个关于成长的比喻充满了文艺的伤感。但话又说回来,玉石本都是块粗糙不整的石头,经过了千刀万剐的加工打磨后方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若是拒绝这一过程,石头就永远只能是石头。人也如此。

  在社会学上人被分为自然人和社会人。前者是自然状态下的人,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划分,自然人彰显的是最自然的欲望,而后者则是成熟的人,有“超我”的人格,代表着社会对一个人的要求。本我的欲望无时无刻不在与超我斗争,在这种关系中人不得不向社会妥协,因为社会如一台机器,若想平稳运作那么代表个体的螺丝钉必须妥协部分的自由听机器的指挥。因而,人成长的标志就是学会向社会妥协。无人对你说“不”,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只是孩提时代的梦罢了。

  我想这一成长过程虽有些许痛苦,但一定是有深刻意义和价值的,并不悲观。成长总是件好事。但问题是,成长的结果是什么?

  前段时间的话题电影《狗十三》讲述的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由开头“丢狗后拼命去找”到结尾“找到之前走丢的狗却选择放手”,十三岁的女孩第一次学会向现实妥协。但电影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个“没有毒药,谋害,刀枪的平凡悲剧”。因为电影中女孩最后已经不敢去主动追求自己喜爱的事物了,变成了一个逆来顺受的“乖孩子”,与开头的执拗与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因为恐惧,而将心中的那份感情妥协于现实。

  成长的结局不一定是个喜剧。妥协就像是做买卖,不可能你定什么价别人就会买什么价,生意的成功基于无数的讨价还价,经过双方共同的让步与妥协后交易才能完成。但妥协不是为了赔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总有根成本的“底线”绝不能迈过。生意场上底线是具体有形的,生活中的底线却是隐形,难以摸透的,一不小心就会迈过去,而失去底线,自暴自弃,往往比整日与生活讨价还价来得更轻松。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颇有寓言色彩的电影。鲨堡监狱对人性有着最大的打击和压抑,其中的众人在经受长期的迫害后不仅彻底放弃了对自由的向往,而且就算出狱后也会宁愿自杀也要逃离“恐怖”的自由世界。而主角安迪含冤入狱,为了生存向现实妥协了几乎一切,而唯独未失去对自由的希望。但鸟儿虽困于笼中,因希望的羽翼最终展翅高飞!从入狱第一天到成功越狱的二十七年,他始终坚信希望,闪耀的内心从未褪色。

  当你不会说不时,你还是成长不了。或者说这是畸形的成长。因为它将一切都舍弃了,妥协换来的是苟安,是麻木的快乐,一个富有灵气的生命最终沦落为了生活的囚徒。这是庸人的悲剧。可君子会怎样呢?君子温润如玉,玉,会因为磨难而更加晶莹剔透,即使失去所有棱角,甚至粉身碎骨,也未改它的高洁坚贞。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香;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