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冗长的笔记每天写1000字读书

我觉得时下的碎片化阅读挺好

2016-08-05  本文已影响93人  ErlichLiu
碎片化阅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主要载体是手机、电子书、网络终端。它的特点是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而这种阅读模式的盛行可能会让人们缺少思考。当然在纸质读物上的东西也不是来区分碎片化阅读的标准,报纸和期刊都是碎片化阅读。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我觉得仍然是没有抓住核心的部分,碎片化阅读人们最在意的是能不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媒介只是一个方式,哪怕是一本优秀的纸质书也同样能被读出碎片化的效果;另一个是有些知识并不需要高度相关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只区分其内容的优劣好坏就够了。在“碎片化阅读使人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之类的论调泛滥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分辨一下,为什么人们说碎片化阅读开始盛行。

      碎片化阅读是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单单增长因素这里就不能说明该问题。移动终端增长并不会对喜欢完整阅读的人造成大的影响,最多就是从纸质媒体转向电子文档,但这并不能归类为碎片化阅读。也就是说,本来就不喜欢碎片化阅读的人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但是随着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反而可能增加一部分人对于繁复的成体系的知识感兴趣。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碎片化阅读越来越盛行的说法?那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媒介的方便,让相当一部分人开始阅读,在这之前并不喜欢读书的人自然就抱着猎奇甚至打发时间的心态来读一些碎片化的东西。且不说他们对信息筛选能力的大小,还是让很多人开始阅读了不是吗?

      对于碎片化信息的分辨能力当然也十分重要,提供阅读材料的人一定是经过调查,然后给一部分喜欢某种口味的人来提供信息。那些无良的低品质阅读提供商自然也是抓住那些不能区别阅读内容好与坏的人,也可能是只为了满足那些喜欢某些信息的人群。而这一批人在这种潮流下是会被加速淘汰的,这对整个社会文化进步是个大的贡献。而那些能甄别信息好坏的人群,他们能获得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包罗万象,即便不能获得“道“的精髓,只是在“技“的提升也是件好事,毕竟在这一人群中,以前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阅读的或者阅读量很少的。

      对于碎片化阅读能否形成知识体系的问题,有些知识是没有知识体系的,那么在量上逐渐积累也是件好事。而有些知识确实需要很强的知识体系,你在碎片化的阅读大量信息时候,不经意间的不同信息,可能经过杂糅就能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一直关注某个职业论坛的帖子或者想通过一个不定期更新的开发者博客来学习某些技能,这些在时间上是间断的碎片化阅读,除了在学习效率上与你抱着一本专业书籍研究有区别外,在学习成果上的区别还未可知。

      所以,对于碎片化阅读我觉得很好啊,喜欢读书的人不会被影响,还能额外获得一些知识,可能还能完善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不喜欢读书的人,但能分辨内容的好与坏,即便不能形成知识体系,最差也能积累一些技能;而对于不喜欢读书又不能分辨内容好坏的人,他们越是通过碎片化的信息摄取,越能加速他们的淘汰,从而大大的提升中国人民的整体文化素养。

      与其跟着潮流走,继续不闻不问的碎片化阅读,又或是为了不让自己缺少思考而避免碎片化阅读的人群。最好的方法应该是锻炼自己能区分一个内容是好是坏的能力,好的内容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指导。个人的进步不就是这样的吗?能分得清楚孰优孰劣,在优秀的方向发展,哪怕是在分辨不出来的时候,鼓起勇气赌一把,站在了对的位置上,你就能变得更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