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思考产品经理@IT·互联网

每周产品工作学习思考-产品的门槛在哪里

2019-07-20  本文已影响10人  e3ff9d95a27d

<不断输入不断输出,在未来某一天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

创造价值型产品走向降低成本型产品

最近有不少人问我入行产品经理这事,包括应届生考虑就业和已经工作几年的考虑转行产品的,除了给建议以外还分析了一波关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和职业本身。首先对于岗位而言最近两三年产品岗已经严重饱和了,什么原因自然不用说了,自身没门槛,但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所以看似对于求职者来说没有门槛但竞争之下已经有了隐形的门槛,即学历和经验,随着一大批985/211高校的硕士生进入这个行业,学历成了一个门槛,另外一个就是经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早早地实习导致在实习生招聘和秋招时很看重的一点就是有无相关实习经历(我们项目组已经有00后在实习产品了)。所以对于想要做产品的来说学历和经验要二者有其一,否则秋招时竞争力真的很低了。

说完对于入门产品岗的门槛,另外一个就是对于岗位本身的思考,产品岗随着互联网大环境的发展已经从以前那种创造价值的角色近乎转变成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角色,换言之产品经理的自身价值在往下走(当然现在创造价值型的产品肯定有但极其稀少了,比如做成网易云音乐的“师母”「不过那也是当年了」),做产品改变世界已经大概率成为了前一个时代的口号了。

内容产品的变化

本周看《极限挑战》弹幕上有很多网友吐槽视频变得太无聊了,远没有以前的好看,很多人说是因为换了导演和部分演员,在我看来换人肯定会有部分影响,但最根本的是该综艺节目背后输出内容背后的价值观悄然发生变化,《极限挑战》的口号从一开始“极限挑战这就是命”换成了“极限挑战这就是爱”,之所以发生变化源于国家相关部门强调综艺节目要输出正能量的价值观,而以前大家喜欢看得《极限挑战》更偏向人性的追逐和角力,这恰巧是娱乐大众喜闻乐见的,所以该节目随着价值观的调整,节目形式和内容自然也发生变化,也自然招来网友的吐槽。结合最近各类互联网的产品被调整事件,如简书、网易云音乐、即刻被下架和整改,未来ugc内容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处境将变得艰难,需要自身严格控制ugc内容质量,否则将面临相关部门的严重处罚,审核团队的搭建将作为ugc内容互联网企业重视的一部分,但换个思路,对于第三方审核服务商来说随着政策的收紧业务也将更大,更有生存空间。

即刻6.0改版背后的思考

最近在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本书虽然是建筑学的经典教科书但很多社区类产品都很推荐这本书,包括知乎的周源和小红书的产品负责人。里面很多对城市的观点对于当今社区产品来说仍有诸多借鉴意义,比如人行道具有交往、安全的意义,城市具备多样性的条件和大城市最终衰退的因素等。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即刻6.0改版,而改版的一大亮点是强调即刻镇并将圈子功能上升到更高的层面,用户打开APP默认推荐圈子。这一改版的背后很多理念和该书很相似,比如强推圈子其实是让用户基于个人兴趣寻找兴趣相同的人共享内容,强调即刻镇和个人的独特性都是为了让即刻用户更具主人翁意识,这种意识将会影响用户在APP内的诸多行为,比如发布的内容、对其他内容的认可(点赞评论),甚至是举报不良内容。此外即刻虽然目前大部分内容以ugc为主但依然有多个官方账号活跃在APP里,包括即刻CEO也活跃的像个高仿号,这和书中强调基础公众人物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如出一辙。

《精益创业》的思考

看的另外一本书《精益创业》虽然书已经出了有一段时间了而且里面很多观点也已经践行于当今互联网公司,比如最小可行性验证、信念飞跃、价值假设、增长假设,但在读到最后感触最深的是里面有一个观点,在项目开展中强调“五个为什么”即当项目中出现问题时逐一去问五个为什么,到最后自然就找到问题的根源了。工作中确实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但很多时候却并没有深究问题,比如某个数据涨了,可能更多只是定位数据增长的直接原因,并没有去深究直接原因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当多层级的去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给出合理的方案,这样不仅有助于跟好的解决问题,也能更省力省时。

分享的关键是降低用户心理成本

分享功能是几乎每个产品都有的功能,可能对于很多不负责用户增长或拉新工作的产品或运营来说好像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关注的点,只要有分享的内容和分享的功能,分享这一行为好像是水到渠成的事。但细细想来分享这一行为背后的用户心理是怎样的,其实不管是基于什么内容或服务分享,在产品功能设计上都应尽可能的降低与用户的心理成本,用户在想要分享某个东西时意识里一定会考虑分享的内容会不会很low或者会不会招来别人对自己负面的印象,所有的这些都是基于分享这一行为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思考。比如内容很一般或者仅仅是自己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这样的分享最终的效果肯定很一般。反倒是那种可以炫耀自己或者看似可以帮到别人的分享一般都会很高,比如外卖红包,分享后不仅自己可以得一份,别人也可以领取一份。再比如6.18天猫的运营活动叠猫猫,活动的本质形式是让用户分享邀请其他用户参与活动自己可以获得少量的金币,但活动所以营造的是PK氛围,你需要找其他人帮你PK掉别人,这样基于获取金币的行为就转变为找人PK战队了,这样用户邀请的心理成本自然也就没了。而像网易云音乐总是做出现象级的分享规模它的背后是将分享这一行为变得很酷很高大上,本质上是满足用户炫耀的心理行为。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人要想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坚持21天左右,最近生活中有一个实例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结论。公司新办公区卫生间的小便池不是自动冲水的(大概是年代过于久远),对于已经习惯了每次小便后转身离开自动冲水的我来说,几乎连续一周都是转身离去后甚至洗完手才想起来要手动冲水。虽然旁边贴着醒目的冲水提醒文案但依然没有用,观察周围使用的人几乎也是这样,对于这样一个举手之劳的事情或者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如果没能在一开始将习惯养成,以后可能一直都是便后直接走人。对于产品来说重要的功能指标之一是用户的留存,影响留存的核心当然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刚需高频的产品来说留存自然不是问题,但对于非刚需高频的产品或者是某产品延伸满足用户核心需求以外的某个需求时,很重要的是培养新用户的习惯,当用户习惯养成后留存自然也就上来了。

是上帝亦是俗人

看最近几期《天行九歌》,里面红莲开始走向了赤练,从一个单纯的韩国公主逐渐走向一个嗜血的杀手,这条路让我想到了恰似小白走向产品之路。产品的工作本质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是关键中的关键,换句话说是在制定规则,这么看来和上帝的工作内容是一样的。但制定规则的前提是说对诸多事物背后的逻辑和本质都很清楚,至少自己不能处在混沌的状态中,这是工作上的要求。但你会发现随着自己不断了解很多规则后好像自身的乐趣也在逐渐减少,比如以前可能玩抢红包玩的不亦乐乎,但最后发现只是为了极少的金额在抢来抢去便觉得索然无味了。但作为产品需要能制定清晰完善的规则,作为人又要像个傻子一样快乐的生活。理解世界感悟生活!

<交流也是一种输入和输出,希望可以和有意愿的人多交流(v:a95818934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