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 于心悦 2020年10月20日
孩子们,欢迎回来!又能看到你们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听你们讲一些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进而了解你们的兴趣爱好,所思所想,参与你们的成长。
钢琴,虽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西洋乐器,但如果不是学琴的孩子,可能很少有触碰到钢琴的机会。你选择了这个话题,对钢琴的起源、构造做了详细的介绍。能够感受到你的讲稿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文字详实,图片精美。你的讲述也很流畅,虽没有脱稿,但语言流畅,节奏明快,自然大方。如果你暂时脱离不了讲稿,那也不必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你不妨站到讲台下面来,一方面更贴近观众,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投影大屏幕做为你的题词器,做到“半”脱稿,那样演讲的观赏性会更强。就像你在介绍“钢琴的构造”那个部分时,你一边说一边在大屏幕上为大家指示你讲的部分,你的样子生动自然,观众也能很容易的抓住你讲的“点”。
我还是想跟你说说演讲内容结构的设计。对于大部分人来讲,钢琴是用来“听”的;而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钢琴调动了演奏者的心、眼、耳、手、脑等多个器官。如果你将钢琴的起源和构造作为铺垫,把重点放在钢琴的演奏体验上,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会不会更加吸引人?你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的方式讲解一下钢琴发音的原理,应该挺好玩儿的。你也可以谈一谈你弹琴的感受,你是怎样学琴、如何练琴的;弹琴到底难不难、累不累?用你的亲身经历,为从没有触碰过钢琴的观众带来4D体验,说不定在听了你的介绍后,有同学会想学一学钢琴呢。
最后,你留出一些时间给大家介绍名家作品,可以从不同曲式、中西方作品中挑选几首特色鲜明的来播放。你可以先给观众简单介绍一下作品的风格,然后再引导观众去欣赏,最后再让观众来谈自己的体会。这样你始终是在引领观众的注意力,推进和激发他们去思考,会使他们觉得有收获也有启发。
你用自己弹奏的一首博凯里尼《A大调小步舞曲》结束了演讲,你对乐曲整体旋律性和流动性把握的很好,特别是左手伴奏部分声音控制得当,使得旋律充分的展开。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能弹奏出这样动听的乐曲,最应该感谢谁?是家长、老师还是你自己?
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我也问过我的孩子。家有琴童,相爱相杀了五年,至今她在课业负担逐渐加重的大环境下还能坚持学琴,我觉得算是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甚至是决定性的胜利。理性的讲,这是我要求比较低,放任自由的结果;感性的讲,这是孩子从心里热爱钢琴,虽然嘴上不承认的反应。陪孩子学琴的家长不容易,弹琴的孩子更不容易。我们之间吵过闹过,哭过笑过,无非是想让你们学会一种表达自己的技能,一种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
孩子,曲目的难度不重要,要能弹出音乐的情感;级别不重要,一个真正把弹琴当成享受的人是不会在乎自己有几张证书的,不是不能,而是不屑;“结果”不重要,但求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心血。
记住,热爱与钻研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