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以人为镜
1.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继位!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诱因:李渊当上皇帝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李元吉:我的大哥,本来我以为这未来的皇位一定是大哥你的,可是现在看来我们兄弟三人中就数二哥功劳最大,带二哥他带兵回来时,我想我俩恐怕会失宠,父皇会把这太子之位封给他吧?
李建成:胡说,怎么可能,我可是父皇的长子,封他李世民为太子这不是乱了规矩吗。
李元吉:带呀,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大哥你想想如今这李世民是战功卓越,在看看我们一比较不就显而易见了吗。
李建成:那怎么办,我们不能等着他回来受封太子啊,我们本就不和,这还得了?
李元吉:依照眼下的状态,我们只有心狠手辣做掉他。(用手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建成:之前我的一个谋士也给我说过,要保住我的位子必须除掉李世民,可是他毕竟是秦王,怎么下手啊。
李元吉:你那谋士说的对,但是现在动手也不晚,我们可以派些心腹军队堵在长安城内,在他见父皇的路上劫杀他。
李建成:可是这么一下父皇会怎么看我们?
李元吉:这样的话就只能一不做二不休在杀掉李世民后在逼父皇退位宣大哥你为新皇,弟弟我愿追随大哥。
李建成:也罢,事到如今为了保住皇位也只能这样了!
历史|以人为镜数日后李世民班师回朝,次日由玄武门进殿受封。
李元吉:大哥明天李世民受封时会经过玄武门,到时候我们就埋伏在其中。
李建成:好,成王败寇在此一举!
不巧,李建成这兄弟两,密谋杀害李世民的事情却通过线人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第二天,玄武门!
李建成:世民啊,你我好歹也是兄弟一场,我也想给你留个全尸,你就自行了断吧!
李元吉:二哥,事已至此,你就别反抗了!
李世民:你们把我围在这不就是想要皇位吗,可惜我可能不能为你们所愿了,都给我进来!!
一大堆士兵蜂拥而至,局势突然发生逆转!
李世民:大哥、三弟,虽然之前你们处处和我做对但我念在我们兄弟一场,所以也就对你们做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本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愿但是今天你们竟然为了这小小的皇位来谋害我,我还怎么能容得的下你们。
李建成:世民,这都是误会啊,都怪为兄听了元吉的瞎话,才会做出这等混蛋事情,你看在我们兄弟一场就放过我把!
李元吉:二哥,我才是冤枉啊,稀里糊涂的跟着大哥做了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情,你就放过我把。
李世民:行了,你俩不用再多说什么了,杀!
李建成:世民我不要这皇位了,我这就去告诉父皇请他恩准,封你为…………啊,李世民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至此这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的短暂生命就结束了。
武德九年(626)七月,李世民伏兵玄武门, 袭杀了大哥太子李建成,三弟齐王李元吉,通过宫门喋血的方式 ,彻底解决了他与李建成之间多年的储君之争,而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继位,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初见
玄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登基由于善用人才故此国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史称贞观之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唐太宗):众爱卿平身。
众臣:谢皇上!
长孙无忌:皇上,现在局势动荡不巧臣找到了一个昔日为李建成谋士的魏征,希望陛下给予处决以威慑其他贼心不死的李建成的党羽。
李世民:嗯,先把他带上来,朕倒是要好好问问他。
太监:传魏征上来觐见!
太监:跪下!
魏征:哼!(心里想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向你下跪,你谁啊。)
长孙无忌:陛下,(指了指魏征)这不跪之人正是魏征,就是他力劝太子要杀您的。
李世民:(板着脸)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并执意要杀朕?
魏征:当初他要是早点听我的,也不至于会有现在的祸事,只怪他下手太晚!
众大臣:纷纷议论,这人这么大胆,他这是再找死啊?
李世民:(心里想这人在眼下这种境地说话还能如此刚直是个人才)魏征啊如果我说不会杀你,你愿不愿意来辅佐我啊!
长孙无忌:陛下不可啊,这些逆贼党羽欠我们当初秦王府多少血债,应该处决以儆效尤啊!
李世民:朕金口一开,难道还让我说第二遍吗?魏征你可愿?
魏征:这是为何,为什么不杀我。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你?你只不过是在按职业办事而已。朕也需要一个像你一样敢说话的人来辅佐我。
魏征:别以为你绕我一命,我就要为你卖命,让一个忠臣变节,你赶紧把我压出去斩了吧!
李世民:(一听这话,哎呦喂,果然是个有才的忠诚)好,朕没看错人。我可以放了你你走吧!
魏征:一愣神(什么套路,我该怎么办?)
李世民:不过魏征咱虽然没什么深交,但是我一直听说过你直言不讳是个忠臣,想送你几句话,你虽忠于旧人但缺不忠于这大唐社稷,虽为忠却是为了一己私利不是大忠。你虽饱读诗书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朕真替你感到惋惜啊。
魏征:你要是想让我辅佐你做你的谏议大夫,你就要听我的第一个谏言。
李世民:说!
魏征:你要以皇家礼节厚葬建成太子。
众臣:不可啊陛下,那让死去的将士们情何以堪。
众臣:对啊,陛下不可啊
李世民:好,朕下旨,封建成为息王,元吉为海陵王。
魏征: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
至此唐太宗与他的第一大忠臣的第一次相识全是挂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3劝谏太宗
魏征为劝谏大夫后果然时常向太宗进谏,虽直言不讳,甚至有时还让太宗下不来台,不过太宗还是能听之用之有一次……
封德彝:陛下,现在我朝因为前段时间的外忧内患导致兵力不足,这导致各地外敌虎视眈眈都想这时间一长,好抓住这个漏洞,以此威胁到我朝根基。
李世民:那依你所见应当如何啊?
封德彝:臣认为凡是我朝子民,年满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并且还没有服过兵役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以此来解决兵力的不足。
李世民:好吧,你下去吧,我在考虑考虑。
封德彝:陛下,那臣就先行告退了!
李世民:摆了摆手,转过头。去把魏征叫过来。
太监:是。
不久后,魏征进殿。
魏征:臣,魏征参见陛下(准备下跪)。
李世民:(扶了一下)哎呀,爱卿不必拘谨,我说过你我二人不必拘于礼节,来过来坐,给你说点事。
魏征:不知陛下所谓何事?
李世民:你也知道眼下兵力不太充裕,我想让年满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并且还没有服过兵役的男子都去当兵。你看怎么样?
魏征:我认为不可。
李世民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魏征:陛下虽然是这样但是按正常的服兵役的律法去做也能缓解兵力不足的问题,何苦要只要是满十八岁的都要去服兵役?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 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
李世民(表情不高兴了):“你太固执己见!”
魏征(毫不退让):“陛下!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咱不能为了解决外患而制造了一系列的内忧啊。
李世民:(深思熟虑状)说的有道理,这样拆了东墙补西墙是不行的,好吧我收回这个决定。
有时候,李世民还会和魏征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比如,唐太宗曾问魏征:“历史上有过这么多帝王,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 魏征回答道:“能够多听听各方面意见的帝王,通常比较明智;难免就会昏庸。”“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唐太宗赞许地说:“你讲得真好啊!”
有个大臣叫郑仁基,女儿长得美丽又有才华,皇后要把她收为李世民的嫔妃。当册封的诏书写好后,有人说了一句:“她不是已经与人订婚了吗?” 魏征知道后,就向李世民进谏道:“陛下住着亭台楼阁,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安身的房子;陛下吃着山珍海味,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充足的食物;陛下看着众多嫔妃,就应该希望百姓有称心的婚姻。现在陛下把已经与人订婚了的女子夺过来,这怎么符合人家父母的心意呢?”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马上取消了册封。当魏征患病去世后,唐太宗罢朝五天,亲自登上御苑西楼,遥望魏征逝世之处寄托哀思。他沉痛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穿戴;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现在魏征去世,使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历史|以人为镜” 魏征能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一点作用,确实是与唐太宗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分不开的。唐太宗时能够大胆进谏的大臣,还有一位马周。马周原来只是守卫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的客人。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个武将,不懂政治,感到谈不出什么,为此很犯愁。马周知道了,马上动笔为他写了二十多条关于政治得失的意见,让他去交差。李世民读了以后,觉得条条都切中要害。他很奇怪,常何这一介武夫怎么变得这样有政治头脑了,就找他来面谈。常何一向老实,他坦白地告诉李世民上书的内容都是马周写的。李世民马上召见马周,一番谈话,对他十分赏识,不久便任命他为监察御史。马周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的期望,经常进谏,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他要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要了解民间的疾苦,爱护百姓;他要李世民不要太宠爱子女,没有必要每年加赐金银珍宝,因为奢侈只会害了子女;他要李世民以人为本,真正让百姓满 意,就得选拔德才具备的好官。对马周提出的这些建议,李世民都认真听取,并加以推行。 魏征、马周等人还提醒李世民,隋末因为滥刑暴政而迅速灭亡。李世民因此非常重视立法安民,要求有关部门融合前朝立法、司法经验,制定了《贞观律》,使封建礼教法律观成熟完善起来,为稍后制定《唐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