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009:八目次序不可紊乱、爱有等差,亲疏有别
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是八条目的次序。
格物致知,物格而后知至,知什么呢?就是知止。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得其所止的次序。张居正说:要知所先后,循着这次序下功夫。
这就是大学的三纲八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八条目。
张居正讲解说,这是重复上文的意思。如此反复强调,一是强调次序不可紊乱,二是强调功夫不了缺略。八条目,一条都不能少,次序不能乱。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壹是,朱嘉说就是一切。从天子到庶人,一切都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张居正说,本,是修身;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否,是不然。一定是自己先修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自己不能修身,就是根本先乱了,还想使家齐、国治、天下平,必无此理。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张居正讲解说,厚,是对自己家人;薄,是对本国与全天下的人。家国天下之人,虽然都应当爱,但家是亲,国与天下是疏。亲的在所厚,疏的在所薄,必厚其所厚,然后才能及其所薄。若不能齐家,却要治国平天下,就是将厚的先减薄了,而将那薄的反而加厚,必无此理,未之有也。
这是儒家很重要的价值观,就是爱有等差,亲疏有别。人总是先爱自己家人,然后才能去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家人都不爱,却去爱别人,那必有蹊晓。
易牙烹子就是这么一个极端的故事。齐桓公有一次跟易牙聊天,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没尝过人肉的味道,真是遗憾!齐桓公此言,并不是真要吃人肉,可易牙却记在心里,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给齐桓公吃。他为什么要杀自己儿子呢?或许是觉得,一国之君不能做强盗去抓小孩来吃,而他的儿子就是自己的财产,自己可以做主。齐桓公吃到人肉,觉得味道没尝过,就问是什么肉,易牙这才汇报了实情。齐桓公很震惊,但是居然也很感动,觉得易牙对国君的忠诚和爱,竟然超过了自己的亲骨肉,于是对易牙更加信任。
管仲临死时告诉齐桓公,一定要疏远易牙,因为易牙为了满足国君而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没有人性,一定不能把他留在身边。
可齐桓公没有听管仲的。到了晚年,齐桓公重病,诸公子争位内战,易牙把守宫门,假传君命,不让任何人进宫。齐桓公便因为无人照顾,活活饿死了。饿死之后还是没人管,尸体在房间里摆了六十七天,姐都爬出窗外了。等内战终于结束,新君继位后,才把尸体收敛安葬了。
之前我一个朋友结婚,他媳妇我们也很熟,还认我当哥。所以他们结婚时,我好像一个媒人,一直在中间调节。这里讲一个结婚时,媳妇应该听她父母的各种刁难男朋友?还是和自己的男朋友站在一起与自己的父母对抗?我妻子当时听她妈妈的,但是一直在安慰我。我朋友的媳妇同样一切听她妈的,而女方的父母又提了很多要求,朋友说,就听她妈的,就是一个传话筒,我的话一句也不听,真**火大,不行不结了,***!我当时我怎么劝的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想,我现在我会说,你媳妇他父母养了他二三十年,相处了二三十年,从来没害过她,结婚是人生的最重要最重大的抉择,这个时间,听你的?相处了两三年的人,说你和她谈恋爱不是图她身子,鬼都不信,所以听谁的?还用思考么?所以说,你受着,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同时也要思考下,你女朋友心里是不是也不好受。虽然这个时代自由恋爱,但是媒婆角色还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亲人代替媒人,从中调停。你们可以与你女朋友商议,让你们双方父母之外的亲人坐在一起商量下。
这其实就是爱有等差。结婚时听她父母的,还来安慰你的,未来一定是个好妻子。反之,就不一定了!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这就是知道了根本,认知的最高境界。这个根本就是三纲八目,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也如阳明先生所说,本是致良知,触动他自己的良知,自己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