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普通人的份儿么?
一、为啥研究幸福?
本-沙哈尔16岁时就获得了以色列的棒球冠军。比赛之后,他沉浸在超乎想象的幸福中,与家人和朋友在城中游行,庆祝胜利。但当他回到房间时,突然清醒了过来。
那种几乎让他眩晕的幸福彻底消失,只留下无尽的空虚感。
明明大赛前持续5年的辛苦训练得到了回报,终于转化为了幸福,然而它却在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他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感受到幸福?”“我无法期待可持续的幸福了吗?”为此他流下了苦涩的泪水。以这种体验为契机,本-沙哈尔将人生的焦点放在了“幸福”这一课题上。
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后,他发现许多学生都深陷于空虚、不安与压力之中。看到以顶尖大学为目标,从全美国乃至海外进入哈佛大学的学生们烦恼的模样,本-沙哈尔开始探求“怎样才能产生幸福”。而此时,哈佛大学第一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他借此机会师从菲利普·斯通,于2002年开设了仅8人的研讨会。
翌年,研讨会改为公开讲座。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380名学生选修。接着在2006年,本-沙哈尔继承了已故菲利普·斯通的“积极心理学”,该讲座成为了哈佛大学中听课者最多的“第一人气讲座”,甚至被媒体报道。
这最令人惊讶的是本-沙哈尔自身。但这正是因为时代需要他。他的著作Happier: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获取幸福和成功的秘密·方法》)中写道,美国的忧郁症患者在2008年时已比1960年代增长了十倍。人们想要从传授幸福的课程中找到解决之道。
二、哪种幸福更靠谱?
本-沙哈尔将幸福分为“现在的利益”与“未来的利益”两大概念,并以此为轴心分为4类,以“汉堡图形”来进行展示(如图1)。
幸福,有普通人的份儿么?幸福,有普通人的份儿么?
本-沙哈尔所定义的幸福,就是“充满喜悦,能感受到人生意义的经验”。表示满足了喜悦(=现在的利益)和意义(=未来的利益)这两者的状态。
在目标是扩大GDP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将提高地位和名声,增加收入视作“成功”。因此许多人牺牲了当前的快乐,以未来的成功为目标,陷入了拼命工作却看不到终点的rat race型怪圈中。
三、何谓成功
所谓成功,至今为止通常默认为是“经济上的成功”“社会性的成功”。在字典上对成功的解释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1)工作·计划等进展顺利。达成目的。
(2)获得一定的地位和财产。
(3)积累功绩。资历。
(选自大辞林第三版)
英语的succeed(成功)的词源包括suc(向下)和ceed(来),似乎含有财富、地位与名声接连到来的有趣含义。无论在日语还是英语中,成功都意味着达成某件事,或者获得财产、社会地位和名声。(编者注:《现代汉语词典》成功的意思是:获得预期的结果或指事情结果令人满意。)
幸福,有普通人的份儿么?第四、普通人能幸福么?
从上面看,幸福的研究起源于哈佛大学,那里的学生,在人生的前一阶段,基本上都是成功者,他们是在成功后感受到空虚、不安与压力的。而作为普通人,特别是中国211、985之外高校的学生,缺乏高考成功的经历,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挫败、自卑与压力。那么,幸福心理学,对这样的普通人有帮助么?需要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