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融合读不尽的《红楼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宝钗系列的最后一篇——樱红柳绿中的一段蘅芜香(终)

2017-02-08  本文已影响72人  朝雪皑皑

【关于宝钗,已经写了四篇,虽然看的人不多,但每一条评论,每一个喜欢,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谢谢你们喜欢我的文章。

写到这里,有人会问,宝钗这么多优点,在你看来她岂不是个完人?不是。】

10、宝钗的美中不足

宝钗再怎么超群,也生活于当时的大环境下,她的所思所行,仍然严格地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珍重芳姿昼掩门”,是她的优点,也是她的缺点。

她从小就学习封建礼法,学习如何做一个大家闺秀,她做出种种行为和选择之前,首先会判断,是否符合当时的礼法,符合大多数人的观感,符合自己作为一个大家闺秀的身份。

当然,公平地说,这是每一个个体人在社会环境下不自觉的思维方式,就好比我们现代人进入职场,首先会去了解职场规则,了解自己的言行会不会和这个公司的大环境相冲突,同样,宝钗的见解行为必定会受到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大环境的影响,这完全在情理之中。

正因为她注重礼法,处处遵循礼法,这些成了她的束缚。她的与人为善、识命知理,都被圈禁在了这些礼法之下。

我们要知道,流传到后代的礼教,和当初的圣贤的教化是有区别的。就像宝玉所说:

“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而后,袭人在说起宝玉时道:“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宝玉是赞同《四书》等儒家的原始经典的,但宝玉反感那些借圣贤之言“饵名钓禄”之徒,反感将圣贤之言做了编纂的书、礼教和八股取士制度等等。

事实上,宝钗也认识到这一点。

她说:“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她认为,读书之本在于明理,辅国,治民,若是因为读书考取了功名,有才无德,却窃据高位,反而误国误民,不如做耕种买卖的老百姓,可见,宝钗对于读书的终极意义认识得很明确,并非求取名利,而是经典所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宝钗和宝玉不同的是,宝玉会因为当今的八股制度而弃功名,但宝钗会去适应这个社会的大规则,这种对规则的适应,对大家闺秀身份的维护,可以说是宝钗性格上的一大束缚,让她在个人修为上不能更上一层楼,让她本可以和青云相比高的灵魂拘禁在红尘,这也是我认为的美中不足。

虽然宝钗不能达到完美无瑕,但她的涵养已经接近于古人眼中的“君子“”,她身处大时代的混乱,却能够保持内心的一方净土,实在是可爱可敬。

最后,把苏轼这首《定风波》略作改写,赠予这个人物: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洗妆且徐行。冰雪之姿尤胜花,由它,心在云湖赏落霞。

料峭春风吹梦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