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本布衣小张正经历史研究▪性▪学习

大业沙崩——隋炀帝的真相

2017-06-02  本文已影响848人  fb02e35a0b32
朕即国家

黑漆漆的帝王

破国亡家的隋炀帝被历代史学家冠上了荒淫和暴戾的恶名,但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小编我对此存疑,我们就举杨广弑父的传说来管中窥豹吧。

高祖(隋文帝杨坚)在仁寿宫,病重,杨广侍疾。高祖晚年最喜欢的美人,唯陈、蔡二人而已。杨广乃召蔡美人于别室,美人既还,面部有伤而头发凌乱,高祖问之,蔡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咬指出血,召柳述、元严等,要换杨勇当太子。杨广于是命杨素、张衡进毒药。杨广选了三十个健壮的太监穿上女人的衣服,衣服下面藏着刀枪,立于宫内道路边,不许寻常人入内。杨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另一部野史《通历》中记载得更为离奇,说杨广试图强奸隋文帝宠妃就发生在杨坚与百官举行诀别仪式的重大时刻。隋文帝死亡的情形更为具体详细:“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意思是:张衡进入殿内,拉住皇帝,不知怎么回事,只见血溅屏风,老皇帝惨叫之声达于户外,就这么死了。

我对这段记载有三点想不通。

第一,隐忍多年的杨广,老皇帝奄奄一息,完全没有在这一刻大发兽性,即使要得到父皇的妃子可以等父亲死后嘛,连这一刻都等不得了?要知道,皇位交接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危险的时候,稍有常识的政客都知道应当谨小慎微,没人找茬闹事就不错了,怎么会干出这样荒唐的事情授人以柄呢?

第二,就是这两段史料实在太离奇,仿佛笔者就在眼前一样,连细节都如此的详细,有点太过于戏剧化了,所以对这两段描写的真实性应该大打折扣。

第三,这两种最流行的说法唐代修的《隋史》都没有引用,也就是说隋朝的后继者唐朝统治者都没有接受这样的描写,要知道李渊李世民历来对抹黑隋朝不遗余力,这样典型的事件为什么没有修进史书呢?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就是这样的描写实在太过分,过分的连他们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

我记得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有这样的描写,说隋炀帝修大运河是为了到江南游玩,当时看了异常愤怒,怎么会有这种皇帝,这不是有病吗?时过境迁,不禁令人发笑,不知道历史课本的编辑人对隋炀帝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居然将这样毫无根据没有任何可靠记载的故事堂而皇之的编入课本,然后误导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所以类似这种小说家笔法多半是假的,事实上隋炀帝远没有这样糟糕,而且恰恰相反,他曾是 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见识的帝王。

隋代疆域图


隋炀帝的大业

隋炀帝的年号叫大业,可见这位皇帝对自己的期许。那我们看看杨广的大业主要都包括哪些事情,这里篇幅有限只说比较重要的。

(1)大运河:今天的我们从杭州坐高铁北上,六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北京,所以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隋炀帝的这条河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意义。在隋朝之前,我们这个民族经过了四百年的大分裂时代,从汉末三国一直到隋朝的建立,都是军阀割据,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皇帝换的像走马灯一样,而隋文帝杨坚将中国重新一统,到隋炀帝这里才短短的20几年。要知道历史是有惯性的,在当时,几乎没人会认为我们这个国家能真正的走向统一,事实上在隋文帝时期就发生过四次严重的武装叛乱,而且都是发生在新统一地区(特别是南方),其实各路豪杰都在静观其变,等时机成熟再当回自己的草头王。所以沟通南北,融通整个帝国,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是大运河的意义所在。所以说大运河的开凿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营建东都洛阳:隋炀帝刚刚登基,他的弟弟就在山东举起了反旗,而在叛军肆虐了一个多月之后消息才传入当时的首都长安,当然叛军很快被镇压,但是我们看出对于一个急需巩固统一的隋朝,长安显然不是最合适的首都。而洛阳首先距离山东比较近,更利于对北方的控制,同时洛阳比长安更靠近南方,而山东和南方是帝国当时最不稳定的地区,营建新的都城对巩固统一意义重大。

除此之外,隋炀帝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放弃关中本位政策,脱离元老功臣聚集的长安,将重心东移摆脱旧贵族对自己的束缚,打击门阀贵族的威望和政治地位。之前我在前面的文章《武后临朝》中讲过,无论隋唐都是关陇贵族建立的王朝,何为关陇贵族,就是起家于关中和陇右地区的军阀和士族豪门结合体,既有军事势力,又财大气粗,又有社会威望,而这对于皇权的威胁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上当门阀贵族联合起来,更换皇帝都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唐可以轻而易举的代替隋,因为唐朝的建立者也是出身于关陇门阀,这就好比国家是一个公司,而关陇贵族是公司的大股东,换一个职业经理人而已,反正都是代表我们的利益。

放弃关中集团本位政策,坐天下人的皇帝而不是你一家人的皇帝,这是杨广的高瞻远瞩,营建东都洛阳对于国家统一的巩固同样意义非凡。

而且为了彻底打破贵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杨广有了一项发明,而这项发明比四大发明意义更加深远,那就是科举制。此后历经唐太宗的推广,武则天的完善,再加上历朝历代的推崇和改革,科举制一直绵延了1300多年。在当时以及后来相当长的时间,科举制对于改变官场风气,选拔优秀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增加社会的上下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征伐高句丽


高句丽不是高丽,这里科普一下,高句丽和高丽是朝鲜历史上两个不同的王朝。在魏晋南北朝朝时期,高句丽崛起,利用中国的军阀混战混水摸鱼纵横捭阖吞并了周围了很多小国,成为了辽东地区的霸主。据《隋书·列传第四十六》,在隋朝平陈之后,它“驱逼靺鞨,固禁契丹”,积极联络突厥,试图与突厥等族联合起来对抗隋朝。如果不能制止高丽的地方霸权行为,其他国家就会起而效尤,帝国的安全就不能得到保障。其实,在杨坚时代,征讨高丽已经成为既定国策,取得了朝野共识。《隋书·列传第四十》载:“开皇之末,国家殷盛,朝野皆以辽东为意。”

杨坚对高丽的征讨因为准备不充分而失败了。完成父亲这个遗愿是杨广乐于做的事情,可是杨广的人生悲剧就从远征高句丽开始了,一征高句丽山东农民反,二征高句丽杨玄感兵变,三征高句丽大隋天下遍地烽火。

事实上杨广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后世说成一个一无是处的君王,他的十四年皇帝生涯真正呆在皇宫的时间只有四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巡查或远征的路上,而且杨广和秦始皇一样都是用功的暴君,可以说夙兴夜寐,日夜忧劳,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庞大的帝国操劳着。甚至为了巡视边防杨广还差点在雁门被突厥骑兵绞杀,这样肯为江山社稷以身犯险的帝王恐怕历朝历代都不多见。

是的,他本人勤政勇敢而精力旺盛

是的,他的每一项决策都高明伟大正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可是

他最终亡了国,他的所有英明的举措最终却变成了“英明伟大的一塌糊涂”

大业沙崩

英明伟大的一塌糊涂,高瞻远瞩的一事无成。为什么?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来看看杨广大业的时间表

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刚刚上台的杨广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

大业元年(605年),营建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

大业元年(605年),开凿大运河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调集数百万人,而如此浩大的工程居然只用了117天!其后的工程调动人力1000万人次以上。

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

大业五年(609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句丽。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另调民夫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死者甚众。山东农民反。

大业九年(613年),第二次进攻高句丽。正当双方相持不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隋,隋炀帝仓皇撤军。

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进攻高句丽。隋炀帝因国内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而不敢久战,高句丽也疲于战争而遣使请降,杨广就此撤军。

这十年间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大业十年到大业十四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逐鹿中原,大隋名存实亡,直到杨广被近卫军杀死。

在这里我们不禁一声叹息,大业的辉煌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故不难,隋亡,也正因如此

我们看看杨广的人生履历,从小出生在帝王家庭,母亲是大名鼎鼎的独孤皇后,由于从小聪明伶俐,所以深得父母欢心,可娇宠之下的杨广并没有太多浪荡公子的习气,事实上娇生惯养未必就会诞生恶棍,娇生惯养也往往能够滋生一个人的自信心与贵族风度。果然,年纪轻轻的杨广就被委任江南总管,后来他亲率五十万大军消灭陈朝,完成了统一。而他的太子之路也没有太大的阻力,因为他的对手当时的太子杨勇,无论从心胸见识和智谋上都与他不在一个等级,所以很快就败下阵来。当上皇帝之后,建洛阳,顺利完工,开大运河,顺利完工,进攻突厥和攻破吐谷浑的战争都异常的顺利。

杨广的才能毋庸置疑

但是这一切来得太顺利,因为太顺利,在他的眼里从此没有不可能,因为太顺利,所以难免高己卑人,因为太顺利,杨广缺乏耐挫的品性

因为太顺利,他的视野有了一片大大的盲区

从小接触的人都是贵族、文人、上层士大夫,而自己又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所以他看不到在他大业的背后是百姓的艰辛,他看不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他看不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看不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看不到“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也许他某次巡视的时候,看到了不远处的渺渺炊烟,那是什么?

“呵呵,只不过是一群没有理想,没有大业,心中没有天下的苟且之徒,每天想得无非吃饱肚子养好孩子,真是令人不耻”杨广这样想到。

你们没有梦想,你们没有追求,为什么我有这样的见识和胆略而你们没有,这可不行,你们应该像我一样为建设这个国家竭尽全力,他总是这样想,于是想着想着,大隋就亡了。


事实上隋朝灭亡并不全是农民造反造成的,更可怕的是贵族也跟着反了,然后贵族吸纳农民组成军阀,最后灭了隋朝,而直到大业末年局势其实是可以控制的。

在遍地烽火狼烟之后,隋炀帝逃到江都。事实上,虽然东征高丽失败,但是杨广的命运还远远没有到灭国的边缘。农民军的战斗力相当有限。虽然号称四十八家之多,但他们一直没能联合起来,甚至都没有能力出省作战。如果杨广潜下心来,痛定思痛,励精图治,力挽狂澜,他还是有能力在政治高层闪展腾挪的。只要能防止贵族纷纷起兵,维持住帝国政治的平衡,隋军还是有能力消灭各地农民起义的烈火的。

大业十一年前,他每天上朝,每日都在处理公务。大业十一年后,他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虽然天下越来越乱,他自己也危在旦夕,他却鼓不起心气去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他对政治越来越松懈,越来越放任,甚至对自己的生命,他也有点三心二意,不那么周密地去考虑。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原本不喜欢饮酒的皇帝领略了美酒的好处。他下诏命各地官员贡献本地名酒,自己一一品尝,定出高下。他醉酒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一次,在长乐宫独饮大醉后赋了一首五言诗,诗文今已失传,只《文献通考》卷三百九中记载了最后两句:

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

杨广已经不再是那个双肩担起大业,只手擎起乾坤的杨广了。“气可鼓不可泄”,心气已消的他放弃了自我,投身到无边无际的放任自流中,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听任生理欲望控制自己、填充自己、遮蔽自己。既然命运是由上天控制,既然上天说给就给、说不给就不给,那么一切由上天决定吧!他其实是在向上天撒娇。在冥冥中,他还期望上天那神秘的力量什么时候能再光顾他,把他推出失意的泥淖。

就这样杨广错失了上天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

“好头颅,谁当斩之”大业十四年前后,他时常对着镜子这样叹息到,果不其然,不久之后,他就死于近卫军的兵变。

杨广是个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者最大的毛病就是容不得自己的瑕疵。

他原本是一个极其心高气傲的人。他的自我期待是一个将要绘出世界上最完美图画的绝世艺术家。因此,当这幅图画失败了,他怎么可能还有兴趣在它上面修修补补,把老鹰改画成一只乌鸦,以求卖几个钱花花,度此一生?

艺术家的性格决定了他将走极端路线。不做最好,就做最坏,他唯一忍受不了的是平庸他,一个原本打造传世金碗的大匠,此时不屑于去做为糊口奔忙的锔碗工。做不了千古一帝,他也没有心情去做一个辛苦维持的平庸帝王

因此,在眼看天下分裂,自己在皇帝排行榜上不可能有名次之后,杨广有点破罐子破摔了。命运已经不是原先许诺给他的命运,前途也已经不再是预想的前途,他对上天从感激变成了抱怨,他像一个没有要到糖吃的小孩子一样躺在地上,不想起来。

盛世的破灭是因为视野的盲区,而帝国的彻底崩溃则因内心的脆弱。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杨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