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下属提交的东西重新写了一遍
2021-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段某某说
职场案例100讲——第94讲
昨天,我们举行了本年度培训2.0版本的第一期。开课前,我让部门小A把准备用于课堂讨论的案例发来看看,然后我删掉重写了。
本期培训得到同事们广泛称赞,大家尤其对案例环节颇有好评。那么,回过头来谈谈我当时为什么删掉了小A整理的案例。首先,她把案例和思考融合在一起了,分不清哪些是需要大家课后思考的,哪些是需要现场讨论的;其次,她整理的案例非常多,如果都要讨论的话,会没有重点,而且时间不够很容易浅尝而止;最后,她写的案例都只有一句话,没有清晰地交代背景、人物、时间、行为等,意味着没有给学员提供具体细节供他们进行深度分析。
最近,在看吴军的《态度》,其中第九封信是他关于女儿是否要去德国做交换生的看法。信中多次提到德国人总说“生活是具体的”。正因为这种精神,他们会对产品制定一大堆非常具体的指标,如果每个指标都合格,就说明产品总体质量达到了预期。于是,德国被贴上了“高品质”标签。例如,德国著名光学仪器公司蔡司在日本生产镜头,到今天依然没有达到德国蔡司的要求,价格相差三倍。
我这次挑选的案例,并不是知名企业的标杆故事,而是选了公司最近发生的或许已经被大家忽略的常见现象。介绍案例时,明确了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细节,以便同事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可针对具体细节进行评论。
写在最后,无论是STAR面试法则还是SMART原则,都强调要从一个人的具体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具体指标来评价这个人。人们喜欢做一些“宏伟”或“让人激情澎湃”的事,好像不闹出点动静来,不能证明自己存在过。然而,人生没有捷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事情所包含的每个步骤上来。没有具体的每一步,怎么会有后面的“宏伟”或“激情澎湃”呢?
本文实为原创,出自段某某。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推荐给你的朋友们。欢迎提问,说不定下期主题为你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