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用“不要你了”的言行恐吓孩子吗?

2018-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C小姐的时光记

    今天带奶糖去木马王国玩,刚好先后遇见两个正在管教孩子的妈妈。

    5岁左右的女孩,哭闹着要吃冰糖葫芦,妈妈严厉拒绝:“就是不能吃!你再闹就把你丢在商场!”说完大步离开,女孩声嘶力竭地去追妈妈。

    4岁左右的男孩,玩积木的过程抓了一个女孩的手,男孩妈妈严厉打手后,再次把男孩的手扯到女孩面前再教训:“你看,阿姨打他了,他不敢抓你了,不乖的话让警察把他抓走!”男孩愣着不说话。

【当孩子发生如哭闹之类的行为问题时,恐吓有没有用?】

1. 家长的目的:让孩子停止哭闹

2. 常见说辞: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我就不管你了/我就走了/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3. 两种结果:孩子哭闹得更厉害了 、孩子停止哭闹

4. 结果分析:

结果1:

2-6岁的孩子无法对自己的不合理行为产生深刻认识,无法形成逻辑概念:“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对才让大人做出了这类的惩罚式的警示”,女孩其实只会因为“妈妈不要我了”和“不能吃冰糖葫芦”这两个结果产生更大的不安全感,会哭闹得更厉害。

结果2:

孩子可能吸收到了家长话中的恐吓意味,并成功被吓住停止哭闹。

5. 上面的两种结果,无疑都是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发育很不利的。

如果孩子继续哭闹,这样并没有达到家长的目的,明智的家长下次更不该再选择这种方式来管教。如果孩子停止了哭闹,家长达到目的的同时,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埋下了坑,那么这个管教方式自然也是不可取的。

【来自C小姐的思考】

一、先评估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可以被满足?

    对于可以被满足的要求,我是可以答应奶糖的,但是一定是她通过自己正确的表达方式沟通而来的,而不是因为她的哭闹得来的,绝对不能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误的逻辑:我哭闹,所以可以得到。

    对于不能满足的需求,要表示对孩子的理解,说明不能满足的原因,需要明确不能满足的事情通过哭闹的方式也是不会被允许。

#起床气,想赖床的小奶糖#

    奶糖不想立马起床,我们叫她起床后,她开始哭闹,让她再多睡一会儿这个目标我们是可以让她得到的,但是我会先制止她的哭闹,

    妈妈:“你不要哭,你这样边哭边说我都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你好好跟妈妈说。”

    奶糖:“我想多睡一会儿。”

    妈妈:“可以的,我答应你,你现在还要哭吗?”

    奶糖:“不哭了。”

    我答应奶糖的要求,是因为她的正常表达,不是因为她的哭闹,这个因果关系必须让她清楚。

#难以抵制的棒棒糖诱惑#

    奶糖早上一起床就要吃棒棒糖,这个没得商量,肯定是不被允许的,好好表达仍然被我拒绝的奶糖是崩溃哭泣的。

    妈妈:“早上起床吃糖对牙齿很不好,牙齿会长小蛀虫,并且也会影响你吃早饭,零食可以吃,但是要在好好吃饭之后,并且可以吃少一点,不能吃很多。”

    奶糖通常很会给自己找台阶:“那我吃完早饭吃一点点可以嘛?”

    妈妈:“这样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奶糖哪天心情不好坏脾气一定哭闹着要吃,我会明确地告诉她,哭,是没有用的,如果还是很想哭,可以选择自己到阳台上哭一会儿,等哭好了再回来。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哭闹这种方式达不成目的,自然也不会让自己鼻涕、眼泪的把自己整得又累又不舒服,奶糖这个时候通常会说:“我现在哭好了。”然后该干嘛干嘛。

二、评估孩子的表达方式是否有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类的问题?

    孩子并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诉求,哭闹是一种本能,婴儿时期饿了要吃奶就是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的,那是因为对婴儿来说哭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2-6岁的孩子可以相对清楚的说明自己的需求,那就不能再企图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达成预期了,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习惯:有话好好说。

    孩子一直不讲道理地无理取闹,可能是因为他之前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过目的,或者是他压根不知道有些事情是有道理可说的,我感觉奶糖两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听得懂道理了,别把孩子只当做孩子,尊重他是个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个体,尊重他的权利,可以沟通的事情就通过沟通去解决。

三、做好情绪安抚

    在对待不能被满足的需求上,家长需要注意,不能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答应我这个需求,是因为不够爱自己,不答应这个请求是因为这个事情本身是不对的,而不是因为不够爱。

    平时多向孩子表达自己关心和爱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吝惜一句”I love you”,不要吝惜你的拥抱和跟孩子的晚安之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