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核心思维模式,帮你战胜抑郁症
如何放过自己,战胜抑郁症?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他总结抑郁症就是:自己折磨自己。
就像诺基亚新董事长沙莉·巴尔所说:“不要因为自己是个好人,就期待生活会善待自己。”
她的意思是,不要觉得你是不素食主义者,就不会被其他动物攻击一样。
1.根本
大脑拥有复杂的神经通路,帮助我们分析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这个分析推理的过程就是我们构和理解周围世界的方式。
但是,大脑用来解释行为的理由往往是随意的、简单的、片面的、不准确的、评价性的。
从抑郁者的口中,他们最常见的纠结点,包括有:好或者坏,对或者错,公平或者不公平等。
可是,这种分类多少有一点个人色彩。就拿好与坏来说,你觉得一部电影好,阵容强大,故事合理,情节起伏,很有看头。但这并不妨碍有人觉得这部电影不好,很无聊。
抑郁者对好坏的纠结是出于某种善意或好意,但是客观世界,这样的人并不多。
2.评判
大多数抑郁者都容易带着评判心来看这个世界。
他们除了产生因果关系的解释外,就用道德准则来评判事件、情境、他人和自己。
持续找理由和道德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当因果关系判断与道德评判交织在一起时,这个人就很难克服抑郁了。当他陷入因果关系判断与道德评判的内容时,他就无法看清自己的心理过程,它们会变成一种下意识的反应。
基本上,前面讲的各种评判可以归为四种,分别是:好与坏的评判,对与错的评判,公平与不公平,责任与责备的评判。
当你陷入对世界,包括你自己在内,进行分类的有害的评判时,你的行为方式往往增加抑郁,降低活力。
这种纠结会让我丧失行动力,会让你为对错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或者为了寻求自洽,你会不停地内耗,直到达成某种平衡。
比如,一个人忘记了拉手刹,造成车子撞坏了一堵墙。在别人看来,这可能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有抑郁倾向的人看来,那个人是不对的,那个人是坏人,那个人对别人不公平,那个人应该受到责备。
但实际上,这种事在法律的框架下,自然有法律来制裁他。
3.意义
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充斥着赋予意义的活动。
但问题在于,赋予意义只倾向于提供一种特定理由,比如“我抑郁是因为我的工作很糟糕”,但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理由,比如“我抑郁是因为我已经停止锻炼了,因为我一直吃垃圾食品,因为我没有改善和女儿的关系”。
在很多让个人痛苦的生活情境中,赋予意义或者说赋予单一的意义,就是任正非所说的自己折磨自己。
对于一件事,你可能找到了某种类型的因果解释,比如用过去的事情来解释现在的抑郁,“我抑郁是因为我父亲经常批评我”,但这会让我走向死胡同。
你把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归咎于历史,但是你根本无法改变或者删除历史。
类似这种类型的解释,根本不可能让你放轻松。
因为,你自己有一套独特的规则,判断人际关系中的是非,而非其他人也有自己的独特规则。当你关于道德秩序的规则被违反时,你认为自己受到了侵犯,这暗含着“你的规则是正确的”。
可是呢?别人也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所以,有抑郁倾向的人,一定要认清一个现实,生活不是这样的,生活既不是公平的,也不是不公平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不是你认为它是公平的还是不公平的。
你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追求有价值的事情上,这样的结果会好很多。
总结一下,解决抑郁问题,最核心的是要要求自己主动放下一个评判的心。因为,你评判就希望世界按照你的判断发展,一旦不如你意的事变多了,抑郁情绪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