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心理专题推荐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七十七天》不要误导广大青年,自由不是这样的!

2017-11-10  本文已影响3436人  清心倾心

01

我对《七十七天》很期待,原因很明显,我喜欢户外运动,喜欢大自然,喜欢摄影,也很喜欢江小燕。

不止是我,我朋友圈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都早早刷屏表达了对《七十七天》满心的期待。

进入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果然,一开场就涮起了我全身的细胞,忍不住出声感慨:哇,太美了!

天高地远,浩瀚无穷。孑然一身,置于如梦如幻的自然怀抱中,可境由心生,可天人合一。

这绝对是一部视觉盛宴,我以为后面的故事,一样很美。但看完,我的尴尬癌都犯了,整个人都失落落的。

素材很好,音乐很美,但故事实在太尴尬了,鸡汤灌的太生硬,关于“自由”主题的升华,也太过于肤浅。

02

在这里,不探讨现实中的蓝天,就说江一燕扮演的女主蓝天。

蓝天五年前在冈仁波齐拍摄星空,不慎摔伤,从此下半身瘫痪,让生性自由奔放的她痛不欲生。但她说,在冈仁波齐,她躺在担架上,看着满天的星空,她一直笑,特别开心。

那一刻,让我以为,为了这片星空,即使摔伤了,她也觉得值。

但后面,她哭,她怒,她恨,她喊:去他的命运!

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遭遇不幸时,会认为责任方在于命运,在于他方,而毫不反思自己。蓝天也认为她的不幸,全都是因为可憎的命运。

我也很能理解蓝天,如果我像她一样半身瘫痪,我恐怕也会痛恨命运,但痛恨之后,随着时间流逝,我想我还会反思。有一天,我会明白,如果我没有半夜爬冈仁波齐拍星空,如果我不是那么鲁莽好动,这个倒霉事就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这样想,会为自己的不幸承担起该有的责任。

存在心理治疗强调,当一个人肯为自己负责时,很多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惜,五年过去了,在信仰最神圣的西藏生活那么久,蓝天还是将所有的一切归结为命运。所以,她愤恨,她不停焦躁地怒问:为什么?凭什么?

她想不通,只有寻死,还当着朋友的面寻死,不怕给朋友添麻烦。当杨柳松救了她,她对他充满怒气。一个不愿对自己负责的人,一个怨恨命运的人,对他人也是充满敌意的,就像一开始,杨柳松想帮她修车时,她非但没有感激之情,还很生气。

这样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任性。任性的人,在哪都会觉得束缚,所以她就要不断寻找自由。

她与杨柳松大口喝酒,然后很潇洒帅气地对他说:我们为自由而生!

看到这里,我的尴尬癌就出来了,我想对她说:你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自由。

03

杨柳松对蓝天说,总觉得,我们是一样的人。

在对自由认知的高度上,他俩确实是一样的人。

一个人独自穿越无人区,这样冒险的事情,如果不是潜意识本就有求死的心态,就该是有一颗相当强大的内心,以及有一颗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对户外探险情有独钟,对羌塘充满神往的心。穿越无人区,是想完成自己一个梦想。

但这些都不是杨柳松的理由,他给了一个很鸡汤的理由: 活了半辈子,我就想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

这个理由很迎合大众,电影未上映前,朋友圈就被《七十七天》的一句台词占屏:人生能有多少天,是按自己的想法活着?

杨柳松现实生活中,肯定憋屈到一定程度,以至于计划做出如此壮举来证明自己。蓝天也是如此,她不幸,但她乐观,她坚强,她接受媒体采访,她到学校演讲。可惜,这所有的一切,她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她扮演着别人眼中的蓝天,能不憋屈么?

活得憋屈,才是他俩最像的地方。结果,蓝天居然还说,我们为自由而生。最不自由的两个人,却总想展现最自由的表情和姿态,这实在太讽刺了。

他们不懂自由,只能在压抑中不断寻找,所以他们喜欢旅行,喜欢冒险,喜欢逃离现实。

但真正的自由与看多少风景,冒多少风险,拍摄多少美图都无关,而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达到一种身体、心灵与灵魂诉求合而为一的状态。

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本科硕士都在商学院读的,以往从事的工作也都与商业交易有关,但毕业十年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心理学,然后我就辞职了,从头再来,学起了心理学。

现在半个脚趾头刚踏入心理学行业,收入不及以前的十分之一,但我很快乐,因为每天我都觉得在为自己活。虽然变穷了,但我无数次,在心里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一生所爱,让我找到了自由之门。当然,我还没达到身心灵完全合一的自由,这还需要自己修行,但至少我在路上了。

在这里分享我个人的感受,并不是要大庭广众之下夸赞自己。我只是想说,当你愿意为自己的选择全面负责,你就会有勇气去活出自己,去追寻自由。

我一开始就知道选择转型,尤其是选择心理学,会穷上几年,也清楚变穷真的很苦很苦很苦,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了这条路。

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为自己负责,不管面对怎样的结果,我都不会怪任何人。


04

二十多岁时,我特别崇拜那些整日周游世界的人,微博里关注了很多流浪式旅行者,还加了好几个人的微信。

其中,我最喜欢一位上海美女,她天生丽质,身材高挑,气质独特。

二十多岁时,她辞去令人艳羡的设计师工作,开始游走世界,有时间就自己设计制作一些首饰,在网上售卖。因为粉丝多,她的小生意不错,挣够了她流浪的费用。

她说,比起朝九晚五,比起结婚生子,比起购置房产,她更愿意做个坏女孩,可以游走四方,可以四处流浪,因为她向往自由。

我是她的资深粉丝,从微博追到微信,特喜欢看她的朋友圈状态,文字总是充满欣喜,自由随性。

但随着时光流逝,她的状态文字风格变了。比起以往的自由不羁,如今36岁的她,发朋友圈时常现出忧伤的气息。

她会感慨,每次回到上海待一个月就难以适应,需要立即出发前往下一个国家,但独身一人来到一个国家,又会孤独难忍。

她还会感慨,其实嫁为人妇,简简单单,平平淡淡过起小日子是多么幸福。

她甚至感慨,过了最佳生育年龄,还要独身一人面对世界的千变万化,真是忧伤啊。

她开始羡慕稀松平常的小日子,可是,看过了全世界,家乡的男人已无法走进她的心房,而流浪时遇到的游子,又都是萍水相逢,谁也不愿为谁驻足停留。

过去的生活她已回不去,而她所追寻的自由,已不再是自由。她被夹在其中,不知何去何从,成了真正的流浪儿。

她像蓝天一样,为自由而生,不停在追寻自由,却不懂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05

再来说《七十七天》,杨柳松“为了自由,为了远方”的理由很符合大众的胃口,但不符合大神的作风啊。

这样的大神,是有多么强大且笃定的内心,才能做出这样的壮举。结果,电影里的杨柳松,半辈子,竟还没为自己活过!

现实的杨柳松,怎么可能还没为自己做过一件事?怎么可能遇到狼,要靠防弹式的帐篷才能战胜?怎么可能一遇到死神时,单单依靠才相处几天来的爱情力量来唤回生命?

太藐视大神的意志力与智慧了吧?

我没读过原著《北方的空地》,但看过电影后,专门上网查了一些原著的介绍,我想了解杨柳松的原型到底为何方神圣。

探险家杨柳松77天横穿羌塘无人区,是人类历史上徒步横穿羌塘的第一人,因为这个伟大的壮举,他成为众多户外发烧友心中的英雄。他是对相关地理、历史以及实用信息有着极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了神往的羌塘而孤身前往的旅行家。

看到原型果然是这样一个人,我释然了很多。

杨柳松迷恋羌塘,三毛热爱撒哈拉,他们就去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自由的。这跟去追寻自由没有毛关系,就是just do it!

我不清楚《七十七天》的导演赵汉唐为何把这么好的素材拍得这么矫情,如果他是为了迎合广大迷茫青年的胃口,就太迷失自己了。

希望导演大大们,先学会做自己,再来拍这类题材的电影,不要浪费这么好的素材,也不要把迷茫的青年带向更深的迷茫。

(杨柳松本人也比赵汉唐帅多啦)

后记:虽然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主题,但建议还没去影院看这部电影的亲们,还是要去看看,因为画面实在太美了啊,就冲这个,电影票也值了。

作者简介:清心,毕业于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国家心理咨询师,简书心理专题推荐作者。从事大宗商品贸易数年,后因热爱转型选择心理学作为终身职业。目前职业状态为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心理系自由撰稿人。所做即所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也愿大家不要忘记梦想,哪怕晚一点实现。

(清心开通了心理问答信箱,如果可以接受公开回复,大家有任何困惑,都可以给我写信,清心会认真解答,信箱地址见个人简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