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抱怨孩子总是不听话,那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你的方法出了问题
(01)
我在接待家长的时候经常会聊到我们正在做的学前教育是尊重、理解、无条件接纳孩子,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个体不同对待,尊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成长规律。他原本是什么样子,他就是他自己,我们无需为了让他达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去改变纠正他。
也有家长会很惊讶,这样没有原则性会不会把孩子惯坏。
尊重孩子不是为所欲为,我们是在有规则的前提下,让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
当孩子出现不遵守规则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想一想,孩子有什么需求,背后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而不是命令、恐吓、指使。
有时看到成人对孩子大声吼叫,指责加恐吓,甚至殴打孩子。我真的心疼那个孩子,也同情那个大人。孩子真的没有什么错误,他的年龄还那么小,他还是一个小动物,是自然人,还不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年龄尚小,还没有学会怎样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遇到问题第一解决的方式,就是大喊大哭大叫。
(02)
一个孩子在游乐场里玩儿,因为没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一些动作,而是去到海洋池里玩,老师觉得他把球弄得到处都是,影响到他上课。就用食指指着孩子命令到:把球收到池子里,是你自己离开,还是让我把你关到小黑屋子里,去自己反省!可能有的孩子看到老师这么颐指气使就会离开了。记得有一次户外时,有个三岁的孩子拿了一根大棍子,老师怕他碰到别的孩子就告诉他把棍子丢掉,这个孩子不听,老师让他走在前面,拿着又走了一段路。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把棍子丢到路中间,然后整个人躲在老师的后面。原来前面有一个穿着保安制服骑着自行车的叔叔向我们走来,他怕了,而且很怕,整个人都要藏起来。
而游乐场跳海洋池的这个孩子在生命的头几年里,在他成长的环境里,他习得了这样的经验,当有人对他不礼貌让他不舒服的时候,他看着那个人的眼睛,说:这样说话我很不舒服,请小声点跟我说话!
那天,他对着高高在上,拿手指着他的老师说了这句话。孩子的话在老师面前是是多么没有分量,没用,就这么轻轻的飘过!然后老师接连几次抓着他的胳膊,把他抱离开海洋池,他又回来。
小小的孩子真的没有什么错误,错都在成人。这句话也是我经常跟家长说的。
(03)
一节课在上了十几分钟后,孩子不愿意跟着老师继续重复之前的动作,这时他觉得自己去海洋池更好玩儿。孩子还没有强大到成人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去跟老师交涉,你设计的玩具套路都太雷同了,已经没有了新花样我不感兴趣了,我要去玩别的。
如果我是这个老师,我自己会问我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我该怎么样做?才能把他重新吸引回来!我要从新调整思路,重新设计一个新的游戏方案,给孩子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重新跟随我一起游戏。
而授课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自己不理解孩子的前提下造成的,老师有情绪在里面,他觉得这孩子不听话,不听从他指挥,老师想改变他,纠正他。。放学的时候老师又对孩子说了这样的一段话:谁让你上课不听话,你妈妈不要你了,不会接你回家的!
如果说上面一段恐吓关小黑屋子是第一级别伤害,那么后面这句话对孩子无疑是最高级别伤害。妈妈不要你了,妈妈不会接你回家!
孩子这个幼小的年龄他所有感官都是打开的,对身边的环境都是不加以过滤全盘接受的。对成人的话更会信以为真。结果他又一次内心受伤无助的大哭。
成人抱怨孩子总是不听话,那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你的方法出了问题!相信这位年轻的老师,他带孩子的方法是从他父母那一代继承过来的,他也是这么长大的。在他认为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他就吓唬孩子,孩子害怕就会听他的。我真的很同情他,他是需要学习,需要成长!他更需要了解这个年龄孩子的生长特点和规律。
(04)
在我们幼儿园里,我们的老师都要了解儿童心理学和孩子的成长规律,日常生活中随时做儿童观察笔记。做到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陪伴,更会做到心理需求的点点滴滴。
(05)
收拾玩具
在我们园里孩子日常生活中自由活动比较多一些,孩子们经常会把玩具架上的所有玩具都搬下来,在他们充满想象力创造力游戏中随意组合。到了收拾玩具的时候,老师们一边唱歌一边和孩子互动,很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就把玩具又都运送到玩具架上,摆放到固定的位置。
偶尔会遇到一个孩子站着没动,老师会创造出一些好玩儿的游戏方法让孩子参与其中。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很喜欢干活,更愿意显示自己有能力,已经长大了。通常让他们拿着筐子当火车司机把远处的玩具运送过来,他们都很乐意。还有最后我们一起卷蜗牛卷,把布叠起来,那场景美好又温馨。
(06)
学校的节奏
在我们幼儿园里,整个上午的活动都体现出鲜明的,有益身心的节奏。我们的课程中既有吸入的时间有呼出的时间,这样孩子们可以保持平衡,即不会觉得无聊,也不会过度兴奋。以上午的作息为例,首先是孩子们到校后短暂的自由玩耍时间,这是呼出,接下来晨圈时间属于吸入活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围成一个圈,一边念诗唱歌,一边做大大小小的肢体动作。接下来孩子们在更长的上午时间里再次呼出,在游戏中让自己舒展开来。在收拾玩具和吃点心的时间,他们再次吸入。户外玩耍时,他们呼出,最后通过故事和再见圈,他们再一次吸入。
节奏还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纪律,如果孩子们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就会更愿意随波而动。他们心中浮现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的图景,于是自然而然的就加入了老师所安排的外部活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