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篆刻家唐建平先生:书法求古意,谈感悟融气息

2020-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书画艺术资讯

艺术简介

        唐建平,又名唐华,1956年生,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和上海师大美术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协篆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特骋画师,上海市海上兰亭书法院院士,金山区书法家协会副会长。1985年调入金山少年宫,在少儿书法教学中成绩显著,桃李芬芳,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园丁奖。师从刘兆麟、刘一闻、高式熊、王伟平老师。曾多次举办书画个展与联展。作品十余次入选由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展,其中三次获最高奖。

作品欣赏

学书法求古意,谈感悟融气息

         一个艺术家面貌之形成需经历漫长岁月之积淀,被人认可的称之为风格,不好的谓之习气。从小学书有人指点,当然是好事,可以走捷径。自学的人可能要多走很多弯路,然亦是好事,因为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我从拿毛笔到现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磨练,我很服膺像星光大道那样脱颖而出的歌手,没有一、二十年的功底,绝对不会走出来。

        我自己一开始摸索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徘徊,后来有幸遇到刘兆麟、刘一闻、高式熊、王伟平四位老师,使我逐步走上正途。虽然老师不会明确叫你临学什么,但是,老师的治学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兆麟老师一生一直在学习,一直在临摹,书风一直在变。晚年书风简洁干练,线条清厚老辣。一闻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写字不是靠时间、数量,关键是你的理念、意识,决定你的定向和发展。

         我主要学篆隶,早年取法《曹全》、《乙瑛》,然转师《衡方》、《张迁》,后目光又投向了秦楚和简牍、帛书,穿行于古人脚步比较稀疏地带,置定于古代书法经典之中,力求寻找书风形成与表现方式的突破口,以求与传统临写碑帖与大众一贯形式拉开距离。同时我又经常关注当今秦楚汉简大家许雄志、高庆春、鲍贤伦等,观其发展之轨迹,在他们身上吸取营养、丰富自己。我总觉得能够入古,就是一种深度,一种对传统经典的把握。只有深入古人,才知古人的奇妙,古人的境界。只有入得深,才能出得显。目前,我的简隶书风初具格式,也入了不少展,获了很多奖。但是,我依稀感到熟稔之后的某种程式正在侵袭,虽然,书法要追求“熟后生”,这不难理解,但要付之具体的笔墨行为,谈何容易!

        学书法求古意很重要,古意是对碑、帖的忠实临写和悉心体会才能渐渐悟得。如学隶,从汉入手,慢慢地可以逆上。因为相对而言,隶书好入门。稍有成后,千万不要跟时人走,只有入古,才能有自家面目,只有真正入古,才能开出新路。有些追风者所以失败,就是没有从古代书迹中去探索而直接模仿先行者的作品。看似学古,似是而非,接受的是二手古意。先行者从古典中撷取精华,合理巧妙地融合在自己创作中而出彩,然追随者投机取巧,顺手拿来,看似煞有介事,其实则是无意义的山寨版。

        我们在取法汉隶过程中,无论怎样调整取舍,无论怎样置换改良,一定要保持“汉碑基因”的纯正性。如果没有了“汉味”,就等于丢掉了隶书之根本,这是不能突破的底线。

         当然,笔墨也要当随时代,希翼在书法事业上有所建树的艺术家,必须具有深厚的古典传统,鲜明的时代精神,以及强烈的个人风格,三者缺一不可。我很欣赏邱振中先生的一段话: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同时感受到两种东西:一种是传统核心的东西,一种是传统没有的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