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最后一篇鸡汤文

2017-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须须眉

一个惬意的午后,回首看看自己写过的文章,大多都是鸡汤文,或者是些许带着浓浓鸡汤味儿的叙事文。

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继而深入到另两个问题——写给谁看?又希望他们明白什么?

在看文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错误,有论述语法的,也有简单输入法的错误。就像某一天翻到了自己小学写过的日记,歪歪扭扭的字迹再配上单纯天真的口吻,让人忍俊不禁。

连我自己都觉得幼稚,更何况那些长者呢?有的人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多,有些事他们悟得比我还深刻。那么我一个后生晚学又哪来的资格可以去评判世事从而把自己不够完善的言论以“过来人”的身份去讲述给读者?

最后一篇鸡汤文

一流的作者会讲故事,故事自然流畅,情节曲折离奇,细节生动形象,自然引人入目,从而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如此。

二流的作者会抓人心,经常用“我们”一词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但说来倒去,还是倾诉一件事,映不出人生百态,悟不了百态人生。

末流的作者会用“你”,经常以救世主的心态说道:你要怎么怎么......你不要怎么怎么......有时实在让人反感。同样是讲道理,却没有二流作者来得平易近人,让人心生好感。

其实现在不少公众号写出的十万➕的热文都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对标+模仿+局部创新”再加以严整的排版,精美的配图辅佐,最后再加上运营,轻松十万➕。很多作者是清楚这种套路的,即使他们末流作者的水品都没有达到,连一件事情都讲不清楚,却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也有一些作者本身是不齿这些行为的,但无奈有人买单,最后只得写这些套路文,受众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大多数鸡汤都着力对读者的情绪进行煽动,而忽略了本身的逻辑,没有的逻辑的支撑,文章自然三观不正。盲目的读者读完就会觉得被激励,感动,充满正能量,有心的人只要稍加推理,就会感觉到漏洞百出,例如举例不具有普遍性;故事和结论之间逻辑不明显;例证不能推出结论。这些漏洞会让有心的读者感觉受到愚弄和贬低。

读过这么多鸡汤后,不难发现它们讲来讲去就这么几个主题:坚强、坚持、奋斗、思维、蜕变、希望、爱、保护......看看这个公众号在写,翻翻另一个公众号也在写。流水线的方法简单直接,没有基础的也适用,每个人拿起笔杆一阵舞文弄墨,都成为了“文人骚客”,自媒体写文时代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其实实属悲哀!

最后一篇鸡汤文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鸡汤文都是如此,也有精品,这些鸡汤逻辑严谨,结论有理有据,润物细无声。可是这种文凤角鳞毛,宛如大海捞针,实在可遇不可求。想要写出这样文实在需要功底。写作功力高深,一词一字就能体现,一味模仿只会是东施效颦,让人贻笑大方。

我个人认为一个作者的进步不只是靠模仿,而更多是反思。不断地寻找缺点,不断地反思,才会去寻他人长处并且优化自身,达到进步。经常问自己为什么写文,有没有进步。如果做不到,写再多的字数也是在文字废墟上继续堆积。

我深知自己功力尚浅,万不敢触碰鸡汤文。以后写文风格换成一些书评札记,电影的观后感。换句话说,我找到的新的目标方向。

这是我最后一篇鸡汤文,但绝不是最后一篇文。望与君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