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亚当斯密/The Wealth of Nations;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每一页的信息量之大,逻辑之紧密,稍有走神思路就完全断掉了,根本接不下去。好几次想要放弃,但还是坚持下来读完了。这本书是从一个知识型博主那里知悉的,于是去图书馆借来看。看完后十分感慨,亚当斯密真的太厉害了,不愧是经典,用最直白和直接的语言将经济规律的底层逻辑讲解清楚,虽然信息量很大,虽然我还是不太懂,但是作为第一本经济类读物科普,我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例如,赋税不是二加二等于四的过程,而是等于一的过程。税收的不合理会直接导致其他社会问题,例如走私,例如垄断。我大概试着把我能够记得并理解的内容逻辑梳理一下。
第一个是资本的概念,资本是可以投入生产性劳动并创造利润的部分。有了资本,将其投入到可生产性劳动中,是可以创造营收,变得富余的,但如果投入到的是非生产性劳动中,就是奢侈和浪费。例如把资本投入到雇佣皮鞋匠,那么可以生产出皮鞋,卖掉可以获得利润;投入到雇佣仆人,仆人不是生产性劳动,只能维系仆人的生活,所以资本是不产生利润的,这就是浪费。
第二个是利益的概念,例如修桥铺路这个事,应该是国家做还是商人做,主要看商人是否有利可图,如果修桥可以让商人的货物卖到更远的地方,利润增加,那么商人是愿意修桥铺路并维修它的,但是商人不会把桥与路修在没有利益的地方,例如偏远的地方,或者是没有市场的地方。可是国家不能不管偏远地方的人民,于是修桥铺路的事还是得国家来做。但是这笔钱怎么来呢,那就是征收过路费。
关于利益,还有一个是教育方面,学校的费用,即老师的工资如果是学生的学费来维系的,那么学校需要维系稳定数量的学生,那么就会禁止学生转校,制定一系列的规章政策来规定学生的行为,例如不能迟到早退,不能不考试等等,以学生的表现为基准来判断老师的表现,那么老师要做的就是讲授。那老师的利益与他的教授方式没有直接关系,他会怎么方便怎么来,例如直接照本宣科,朗读,偶尔加一两句自己的理解保证没有大问题,那么课程也就上完了。老师没有必要提升自己的课程效果,提高业务质量,因为他们的费用是固定的,无论工资高低,老师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如果老师的教学质量与工资有关系,那么就会有一波人来监控教学质量,如果是互相监督,那其实对于老师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以最安逸的方式收获最大的收入,则会变成你不管我我不管你,所以这一政策并不会直接刺激老师完善课堂内容。如果是上级权力的监督,那么上级权力其实也看不懂老师为了课程效果做了哪些努力,是否有效果,他不能懂所有的学科和教学阶段任务,所以只会沦为走走过场。
第三个是消费税,消费税的出现是为了减少工资赋税,如果工资的税收增加了,那么付工资的人是雇主,那么雇主就会增加商品的价格以抵消这部分由于税收而增加的工资,于是市面上商品的价格就会增加,那么可能穷人就会买不起了,于是难以维持家庭,于是人口减少。此外,消费税是对常见消费品而非生活必需品征收消费税,不能征收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税,因为会让贫困的人活不下去,难以维系家庭,于是人口减少。还有印花税,资产转移的过程中,例如房产之类的,这部分资本投入生产会产生利润,所以需要征收税,但怎样才能让资产转移不是秘密不被双方瞒报,那就是让这部分资产转移的过程产生法律效力,即是资产在转移的时候其文件需要写在有印花的纸上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以纳税。之后印花税适用的范围广了,和消费税差不多了。
第四个是分工,提高生产力的方法就是精细化的分工。一个人一天能够做出来一颗针,十个人就是十颗,但是分工之后,组装在一起,十个人一天可以做出一百颗,自己消费了十颗,那么剩下的九十颗可以交换不同的生活资料,于是有了买卖,接着为了买卖方便出现了货币。
大概能回忆起来的就是这么多了,等再想起来了就再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