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事情有感
1
今晚,一位妈妈忧心忡忡地问我,对于近期的教育政策是如何看待?
她家姑娘即将上初中,平时成绩在班上虽不拔尖,但也在60人中的前15左右。
家庭比较宽裕,小学阶段在外补习课程比较多。
这位妈妈表示说,他们希望周末能够正常的上培训班。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有周中才能上课。
她说周中上课孩子太累了,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也跑得很辛苦。
我很遗憾地表示没有办法,今年的学科课程都受了影响。
她依旧不甘心地问着:真的不能上了吗?
是的,真的不可以了。从宏观调控来看,确实不行了。
这位妈妈和我又抱怨了几句,然后下线了。
我曾经经历了线下机构人潮涌动的时候,也见证了疫情期间线上课程狂欢的时代。
明明看着是那么朝阳的产业,为什么一下子就像日暮西山的老人一样没落了呢?
这个话题其实我想写已经有好久了,憋在心里很难受,但却觉得不知该如何说起。
政策刚刚发布出来,我翻看线上的留言。几乎是一片狂欢,“终于整治了。”“该!就是他们在炒作,就是他们在制造焦虑。”“他们有罪……”
更夸张的是,没过多久,居然和某个对象联系在了一起。那词语一说,简直是斯文扫地,倍感屈辱。
一时之间,各种说法纷涌而来,曾经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行业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过街老鼠。
几位老师的离职,老大态度的不明朗,导致无法排课。从7月下旬至今,脑袋中转个不停的都是这件事情,这也让我一度变得十分低迷。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快撑不住这样心灵的煎熬,甚至耳边有一个声音在对着我说:放弃吧,早迟的没落,快放弃。
可另外一个声音又在告诉自己,不行,还得再坚持一下,毕竟还有那么多私下联系我的妈妈们,甚至为我们出谋划策,帮我们计划着一对一,一对二三。
2
唉,怎么会突然这样呢?明明我们曾经是这样的努力。
回想曾经,从学校跳出来后,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要再从事这一行。
可是2011年回到南方后,因为孩子的照看和接送问题,无意中看到那张招聘广告,毅然走入了这个相对来说时间要自由一点的行业。
十年来,付出很多,收获也很多。
当幼小衔接的宝贝骄傲地为我朗读故事书时,我分明看到那明亮的眼中闪着对世间新鲜事物的好奇;当高年级的孩子笑得眉眼中全是星星,偷偷告诉我老师让写自己最喜爱的老师时她写了我,心中涌起的那一份感动,让人莫名;当已结束课业的孩子,领着自己的弟弟、妹妹,甚至亲戚的孩子来报名时,那份信赖很难不让人己激动不已。
这是一份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那时候每到寒暑假,我们所在的图书馆门口会排上报名的长队。
后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出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报名的学员开始出现了分流。
许多机构走上了商业化运作的道路。
商业化运作?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什么年入百万,高薪不是梦,等等宣传词,刺激着许多人的神经。
第一次去听商业化运作课程时,县城同去的几位机构校长都很惊讶,课程中的讲师,怎么会用降低老师入职要求的说法,来减少人力支出,降低招聘难度和运营成本呢?
如果一个老师连自己的水够不够,如何有更多的水来给予孩子?
望着一位位走上讲台,宣布加盟成功,将要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校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疑惑。
听课结束后,一通通电话追在我们后面打了回来,一次次强调做大做强的重要性。
这教育的味道……感觉……怎么有点变了呢?
向老大汇报情况后,我们婉拒了商业化运作的整合,默默地走起了自己的老路。改变可以有,但是初心不能丢。
是的,初心绝对不能丢弃。
“等大一点再说吧!”
“把基础打牢一些再考虑这些。”
“孩子太小了,你别着急。多陪伴,多鼓励。”
……
我们曾经拒绝了一位妈妈两年,只因为孩子年龄太小, 妈妈过于心急。
直到第三年看孩子年龄合适了才收下孩子,他妈妈笑着说,没见过你们这样把钱往外推的道理。
中途遇难,不是没有想到过放弃,但孩子朴实的话语和家长的信赖,让自己放下了其它心思。
教育不就是比谁更能坚守初心的行业吗?
2020年,特殊的一年,线上教育开始大力发展。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这样艰难又充满魔幻色彩的一天。
停工不停学。线下机构为了维稳,纷纷配合免费做线上指导,硬生生逼着自己学视频录制、剪辑,学着做动画、做配音。
我们坚守、等待,想的只是用心付出。
3
“唉,真的没有想到会走到这一天。”
这是许多校长人在2021年8月碰面时的感叹。
“但政策在那里,我们只有支持,想办法转型吧,毕竟手下还有那么多人要养活。”
前路迷茫,但已无力抗争,只有转背“弃暗投明”才是正路。
回望曾经走过的路,不算长,但全身心的付出很多。
最近总看到从业多年的教培人发的告别视频,换个角度看,告别的只是过去,未来还会有更精彩的生活。
比不上大家分析的头头是道,只能写一个小小人儿心底微不足道的想法,思绪混乱,感叹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