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目标分解成任务,就是找到行动路径 ——结构化思维在绩效管理中的
将目标分解成任务,就是找到行动路径
——结构化思维在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案例】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方法不同结果迥异
王**是一名办公用品行业的销售,每天出门拜访客户,累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业绩还是上不去。
李**跟王**是同一个公司的销售,每次王**气喘吁吁回到办公室的时候,都能见到李**悠闲地喝茶,气定神闲地样子,业绩却领先王**一大截。
有个很重要的原因,王**没发现,拜访客户也是需要思考的,需要逻辑的。王**每天拿出客户列表打电话预约,然后不断地拜访客户,时间有一大半花在路上,而且经常从城市的这头跑到那头,苦不堪言,遇到折腾的客户,一个小小的订单要跑很多次。
而李**则把客户分成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初次接触、高度意向、方案谈判、合同签订、售后服务。他每天看自己的客户列表,方案谈判阶段的优先突破,很可能近期签单,然后突破高度意向客户,甚至带上自己的领导一起拜访。如果努力突破这两类客户后,目标还有差距,那就要多储备新客户实现初次接触。李**还用便利贴提醒自己签约的客户在一个月内要进行回访。
在日常管理中,此类问题非常常见,尤其在关键绩效指标制定的时候。我们的干部缺乏将目标分解成具体任务的能力(任务分解能力),也就是找到达成这一目标的路径的能力,导致了具体的目标完不成。这一问题在管理时间中比较常见,究竟其根本,是我们疏于培训、缺乏带教、缺少赋能,没有将前人的经验,进行有效的传承。
分析很多职场较为成功的人士、企业高管,或者某个领域里有突出成就的人,会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点,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他们懂得思考问题,而非立刻解决问题!这个思考可能是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更长,但也许就是那么一瞬间,就是因为有了对问题的思考,就有了“看待”,采取的行为效果自然会不同。
结构是指解决工作问题的分析框架,更一般地,是指首先界定问题,然后将问题细分并解决。所以,结构化思维,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把钥匙。而且是最关键的一把钥匙,它可以使你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去应付任何问题,去寻找其他的钥匙,而不论这个问题你是否有经验。
【案例】
张三和李四是同一个集团公司的两个片区总经理,每次回总部开经营分析会,张三都很轻松,因为总是受表扬,而李四则压力很大,那些业绩数字让他有点喘不过来气。
他们都是从一线摸爬滚打上来的干部,公司也提供了很多管理培训。李四是一个很有执行力的人,每次接受总部的业绩目标都没有一点怨言,然后根据时间、产品、人员、区域等维度将目标分解得清清楚楚,每个人头上多少指标,每个季度每个月完成多少,每个产品线的目标分摊到月份、区域又是多少,都一目了然,每个下属手里都有这样的目标分解表。
可是,团队总是抱怨无法完成,月度任务也总是完不成,缺口一直延续下去。李四不停地开会、逼数字,仿佛都没用,他很苦恼,恨不得自己亲自跑所有的客户。
而张三也是同样会详细分解目标,但他觉得目标不是用“摊派”的方式分到人头上就能完成的,应该思考如何让他们完成,否则只是简单分解,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也没有实现目标的路径。他琢磨了一个经营模型,将结果指标的完成,转化为了下属要执行的具体事项,都匹配具体的目标,似乎看不到目标分解的数字了,但每次都能完成总体目标,甚至超越。
张三将业务目标隐藏起来,跟团队一起思考,自己所处的这个片区应该通过一年的努力成为什么状态?讨论后确定,要成为集团所有片区中最有影响力的子公司。然后,利用BSC的理论来诠释构建影响力的维度,包括财务角度要做到哪些?客户关注的方面有哪些?为此,我们要优化哪些流程和制度?员工的成长要侧重哪些方面?
这些指标列出来后,足足24项,然后分配到各个部门,不再是那些僵硬的数字,却让员工们看到了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路径。
张三懂得了真正的结构化思维,对问题不能像分田地一样简单分解,而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将子目标设定为实现总目标的逻辑维度,这样他看待业绩实现的问题自然和李四不一样,结果也差别很大。
事实上,困扰我们的问题多是一团相互纠缠、纵横交结的乱麻;结构化的思维在于帮助我们一个一个找到线头,理清思路。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争执中。对于问题的解决始终无法往前一步,就是因为对问题的描述不清,想解决这个问题,又想解决那个问题,始终没有一个完美的办法,因此就一直停滞下来。
很多人都提出一个问题,叫做员工执行力不强!这是一个问题吗?你肯定会说:“当然,执行力不强会严重影响公司业务。”
但是,请思考,这个问题存在多久了呢?很久了吧?为什么一直没有解决呢?
列出来,原来主要在于三件事情:
1. 部门里总是有员工迟到;
2. 设计人员的方案总是没有按计划提交,延迟一个星期左右;
3. 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大家参与率低,甚至生日会都只有不到30%的人参加。
你会发现,如果将“执行力不强”这个现象/表象,转化为让你产生这个印象的三件事情,这些事情你一定是有办法去着手解决的,无论通过制度还是方案设计,或者沟通。请记住,我们无法对一个感觉性质的问题采取具体的行动!通过这些要点的说明和案例,也许您开始抓住了解决问题的钥匙,那就是具备结构化的思维,因为它代表了:系统性、逻辑性、有效分解。
结构化思维的本质是逻辑,“结构”不是“解构”,结构化的思维并不意味着对问题机械、简单地肢解。将目标分解成可执行的任务,这个“分解”有两个要点,第一,从空间的维度分解,从目标到任务,从任务到工作,从工作到日常活动。分解时要注意“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以及关注“可交付成果”。第二,从时间的维度分解,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阶段性目标,不断调整方法、激励团队。
案例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本人!
人力资源部 高伟
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五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