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举之七夕咏“鹊桥”,班惟志深秋夜“闻筝”|元曲佳作欣赏(74)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28e3a816b7f2b474.png)
王举之,杭州人,元曲作家。今存散曲中,有赠胡存善“折桂令”一首(见《录鬼簿》)。明朝洪武初年的钱惟善,在《江月松风集》卷九中,有《送王举之入京就柬樵谷》一诗,其诗云:“短衣匹马佩吴钩,欲写关河万里愁。射雁秋风高紫塞,听莺春色满皇州。黄尘驿路三千里,白玉京城十二楼。无酒送君怀抱恶,过江为觅故人舟”。可见,王举之曾北上大都,欲有所作为。明朝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榜。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29bb5789c1a095ed.png)
折桂令 七夕
鹊桥横低蘸银河,
鸾帐飞香,
凤辇凌波。
两意绸缪,
—宵恩爱,
万古蹉跎。
剖犬牙瓜分玉果,
吐蛛丝巧在银盒。
良夜无多,
今夜欢娱,
明夜如何?
【注】鹊桥:喜鹊搭成的桥;鸾帐:夫妇同寝之床帐;凤辇:凤凰所拉或有凤饰之车、此指织女坐乘;绸缪∶情意绵绵;瓜分玉果:七夕旧俗民间常陈瓜果于庭;吐蛛丝句:七夕夜民女常用小盒金装蜘蛛,开启见网圆美,谓"得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d78e075373354c8b.png)
此小令借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表现对这对夫妇深切的同情和由衷的赞美,用词极为清丽。前七句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影。"剖犬牙”两句折入对人间七夕乞巧活动的描写,由此反衬出天上牛郎织女的“万古磋跎”,从中使“良夜”三句透出一种怅惘和悲凉。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8f116b25c2086276.png)
班惟志,字彦功(一作彦恭),号恕斋,大梁(今开封)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梁州 秋夜闻筝[摘调]
恰便似溅石窟寒泉乱涌,
集瑶台鸾凤和鸣,
走金盘乱撒骊珠迸。
嘶风骏偃,
潜沼鱼惊。
天边雁落,
树梢云停。
早则是字样分明,
更那堪音律关情。
凄凉比汉昭君塞上琵琶,
清韵如王子乔风前玉笙,
悠扬似张君瑞月下琴声。
再听,
愈惊,
叮咛一曲阳关令。
感离愁,
动别兴。
万事萦怀百样增,
—洗尘清。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ef6b1f5d42928574.png)
【注】瑶台:传说中仙女所居;骊珠: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颌下,故名;骏:骏马;偃:倒下,此指停下;汉昭君:西汉王嫱,字昭君,元帝被选入宫,后远嫁匈奴时被选入宫,后远嫁匈奴;王子乔:传说为春秋时周灵王太子,名晋,好吹笙,作凤凰鸣;经君瑞:《西厢记》主人公;阳关令:又称《阳关三叠》。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辞,谱入乐府,作离别曲;萦:缠绕。
泉水溅石、鸾凤和鸣、珠落玉盘,为筝的听觉形象;骏马驻足、潜鱼止游、雁落平沙、云留树梢,则是演奏所产生的奇妙效应;而“昭君出塞”、“王子吹笙”、“张生扶琴”又传递出筝气特有的幽怨。尤其是最后听到的一曲《阳关三叠》,更触动了作者的心,离情别绪是那样的缠绵悱恻,引人深深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