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明代国家机构研究》第一部分

2017-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zhu小姐的小窝

书名:《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作者:王天有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法渊阁    读书目的:为毕业论文搜集资料,故以关键词方式做笔记,强调与行政、公文有关部分

序:集权于上,分权于下         职、权、责、利的划分与运用

前言:国家的地域性、权力性概念

中国国家政权的三个特点: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二、权利核心先后有王权和皇权;三、国家机构设置上的继承性和变异性“清承明制”

明朝从1368年建国,迄1644年灭亡,共276年历史。

国体: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政体:集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大成,核心是君主集权

第一章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

第一节大位、大权、大政

年号、庙号、谥号

大位:皇帝作为国家机构的最高层次(尊荣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权神授、敬天保民

大权:皇权,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大政:1、创制立法:形成、实施、表现方式,相对稳定性

            2、封建:对宗族的支配权

            3、发兵:对军队的控制权

            4、铨选:对官吏的任免权,职官管理制度

            5、制礼作乐:礼以导敬,乐以宣和

第二节强化皇权的措施

一、严宫阃之政              

皇帝对后妃的册封权与废黜权

宫阃危及皇权:后妃专权、外戚干政

防范措施:1、严内教。洪武《女戒》

                     2、制度限制。外戚虽可位列公、侯、伯,但不给铁券,不得典军政

                     3、出身门第限制,多取自平民之家。勋、戚分途

二、定储君之权

嫡长制早定国本东宫出閤讲读东宫六傅宫职纳入一元化国家机构(一核心)

三、申宗藩之禁

宗人府:管理宗室事务的机构

明宗室政策:严于政治,宽于经济

驸马都尉不预政事

四、罢宰相之位

明太祖说:“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五、行特务之政

宦官二十四衙门

宦官干政主要表现在:1、握有部分批红权

                                        2、掌握东厂和锦衣卫

                                        3、 出现一些拥有较大权力的宦官“权阉”

第三节皇权在国家机制中的运作

皇帝接受教育的形式叫经筵和日讲。

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主要形式是上朝和颁布诏令、批阅奏章。

朝会制度:大朝、常朝

召对:临时接见臣僚,咨询政事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记载,明朝文书制度有上行文书和下行文书的区别。“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曰制、曰册文、曰谕、曰符、曰令、曰檄”“凡下之达上,曰题、曰奏、曰表、曰讲章、曰书状、曰文册、曰揭帖、曰制对、曰露布、曰译”。各种文书的上下渠道是:通政使司负责汇总各种上行文书(不包括在京之题本),送左顺门。左顺门是内廷文书房收检登录章疏的地方。明初皇帝都亲自批本,宣德以后,则送内阁票拟,再经皇帝或司礼监批红。

六科每日派员到左顺门领取皇帝将要颁布的诏令和已批红的章疏,审核无误后抄发有关衙门办理。六科对皇帝诏令及批复奏章的审核职能称之为“封驳”。《明史》卷二一五《骆问礼传》:“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目的是为了匡正君主的失误,维护皇帝诏令的严肃性。

非正常情况发布诏旨:“留中”     “中旨”、“内批”或“传奉”

“人治”:君德与君政与一身

司马光五类皇帝:创业、守成、中兴、夷陵、乱亡。

作者分类:

一、开创型皇帝:如太祖、成祖

二、守成型皇帝:仁宗、宣宗、景帝、孝宗、穆宗

三、更易型皇帝:建文帝、崇祯帝

四、腐朽型皇帝:英宗、宪宗、武宗、光宗、熹宗               更易与腐朽:世宗、神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