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过几天就是10月10日,第27个世界精生卫生日,在此之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号召民众更多关注心理健康,并号召蒋雯丽、张一山、杨紫、蔡国庆、田薇、张昊等多界明星,联合助阵,帮助大家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心理健康!
201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视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个健康的个体,应该要满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三者缺一不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对于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约为10%至20%,严重精神病占比达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每个人关注。
一、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多动症、网络成瘾等,另外学习问题、性教育缺乏、人际关系问题等也值得关注。
1. 网络成瘾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经常听到周边的家长抱怨,自家小孩总是沉迷于手机或者游戏,尽管家长们苦口婆心的进行教育,但问题依旧存在。
网络成瘾现象,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手机、ipad等终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逐渐成为基本生存技能之后,加重了这一趋势。
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小学生比例约为10%-15%左右。这意味着10个儿童青少年中,有1人网络成瘾。
孩子若长期沉迷于网络,将带来一系列负性后果,如视力下降、成绩下滑、价值观受到不良影响,最后会直接导致大脑结构的变化。
2. 抑郁症
抑郁症的恐怖危害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愉悦感缺乏,是抑郁症的三个核心症状,在低龄段的儿童青少年中,会有些独有的症状:他们往往不哭不闹,会通过闯祸、故意找事等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更多的会沉醉在游戏当中,因此,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异常举动的话就得引起重视了,持续两周以上的话,最好去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坊间流传聪明的孩子比普通孩子更容易抑郁,其实并非如此。抑郁症与内向性格、是否有家族遗传等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另外,家庭氛围是否融洽与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多动症为什么不能集中注意力
多动症(ADHD) 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0%左右,多起病于7岁前,持续影响患儿的认知、情绪、行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约2/3可持续至青春期或成年期,大多共患其他类行为或情绪问题/障碍。
研究发现ADHD 的病因涉及范围甚广,给患儿本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对ADHD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矫治极为重要。
ADHD的病因涉及出生缺陷、遗传、神经心理发育异常、家庭与环境等影响因素,是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导致的病症。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并结合心理指导和行为矫治。
4. 性教育缺失
TED教育:儿童与性,保护还是教育?
当前,围绕性的问题,国内儿童青少年首先面临的是性无知导致的性伤害。调查表明有近50%的学生从来没有与家长谈过性话题。
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博士认为: 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重要而有效的时期是 14 岁之前,尤其是 5 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青少年一生有关“性”的各方面。
5. 学习问题
对于不少儿童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可能就是读书。中国的大多数学生都担负较大的学习压力,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儿童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可能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其实不光是孩子,家长们同样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孩子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包括厌学、学习压力大、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考试焦虑等。
6. 人际关系问题
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儿童青少年一种内在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孩子也较为常见,他们通常表现为低自尊、敏感、内向、自我否定等。
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他们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他们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接纳自己优点和缺点并存,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建立内在自我评价体系,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
二、作为家长,怎样做才能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好孩子
1. 做孩子的好榜样
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因此,经营好你的夫妻关系,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在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健康的程度一般都会很高。
2. 做“60分妈妈”
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最知名的术语应该是“足够好的妈妈”(Good enough mother),意思是,妈妈不能是差劲的匮乏性妈妈,也不必是完美妈妈(爱太浓容易让人窒息),刚刚好就可以了。国内学者将其翻译成“60分妈妈”。
3. 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真正高质量的爱,是无条件积极的爱,这种爱具有巨大的滋养能力。不管孩子是学习成绩好坏、聪明笨拙,听话顽皮,漂亮不漂亮,别人喜欢不喜欢,父母都会无条件的爱他们。只有孩子感受到真正的爱,感受到自己被看见,很多看似问题的问题就会消失。
4. 不夸孩子聪明,夸努力
全球最大额度教育单项奖是“一丹奖”,奖金是诺贝尔奖的3倍,去年颁发给了斯坦福大学的德韦克(Carol Dweck)教授,因为他提出了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理论,该理论认为,夸孩子努力,能让他们积极进取、提升自信和抗挫折能力,而夸聪明,不仅不会增加自信还会削弱抗挫折的能力。
5. 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
需要说明的是,孩子由于身心发展还没有完成,因此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父母需要及时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并尝试解决,如果感觉自己解决不了,需要及时的求助专家,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最后,祝愿天底下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