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秀,还要看他们优秀的原因

2022-07-11  本文已影响0人  春语_1

“别人家孩子”在网络上的热度似乎一直都在。每当有一些优秀的儿童、少年登上新闻,总能引起很多专家、家长以及网友的讨论。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在与别人家孩子的过度比较中成长,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过度往往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极端。

但如果,家长和孩子都抱有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对比有时也是一种激励。我们不只要看到别人家孩子的成功,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家庭教育、辛苦付出等等。

早在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有两句名言。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在比较中,人才能发现进步的空间和方向。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选取他们好的地方加以学习采纳。抱着这样的心态,看“别人家的孩子”,才能有所收获。

最近,一位网名为Vita君的上海小学生成了“网红”,因为年仅8岁的他在爸爸的配合下,录制了一组叫“小学生教你学编程”的系列视频。

视频内容清晰有条理,从零开始讲解编程基础,对很多专业概念进行阐述及示范。

他的视频还引起了苹果公司的注意,被邀请至苹果上海设计开发加速器并录制了第8集视频。

对于外行人来讲,Vita君讲到的很多编程术语可能就像火星文,是网友常说的那句,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再提一位让人不禁要竖起大拇指点赞的“别人家的孩子”——曹原。

2018年12月18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2018年度科学人物,中国学生曹原位居榜首。

他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这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

在大家眼中,曹原是个天才。他用三年时间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

他14岁高分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8岁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这样骄人的成绩让网友们纷纷感慨,“这又是别人家的孩子,伤不起”“中国版谢耳朵”……

Vita君、曹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优秀代表,是智力水平、教育、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但其中有一个词很重要——兴趣。

Vita君之所以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丰富的编程知识和一定的编程能力,是因为他爸爸在4岁半左右就让他接触了很多编程的小游戏,并成功培养起了他对于编程的兴趣。

而曹原小时候,也是对物理和化学非常有兴趣,经常沉迷于各种实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他在做实验。因为兴趣和喜欢,对他来讲,做实验就是一种快乐。

兴趣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对某一领域的痴迷,但更多的是家长后天引导为孩子所创造的各种发展的可能性。阅读便是颇有成效的引导并发现孩子兴趣的方法。单就今天谈到的编程和物理来讲,下面这两套书就很适合家长们帮助孩子开启新的可能。

有很多家长会质疑,给小孩看物理类的书,他们能看懂吗?这个问题应该没人能给出百分百肯定的答案。

但是如果因为不能完全看懂就不给孩子看这类书,就像把孩子通向物理世界的门提前上了锁。为什么不让他们尝试去了解那个世界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