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你会吃饭吗?

2021-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爱于心敏于行

亲!你会吃饭吗?

文|张爱敏

大年初一,五点起床,与弟媳约好回家拜年。

六点三十分左右进了家门,时间尚早,就从包里拿出《论语》默读几页。接着,去了厨房熬上粥,然后与弟媳去叔叔婶婶家拜年,又开车去了两位姨妈家。八点回来,赶紧吃早饭。

上午完成《论语》每日打卡,又开始准备上午的饭菜。忙碌了两个小时,坐下来开吃时才发现肉丝带底竟然忘记放肉丝——一不小心又创造了一经典!

下午,孩子们陪着爷爷打麻将,我竟然坐在沙发上安然如梦。一觉醒来,发现已是15时左右。回复了几条拜年信息,打开“樊登读书”听了一会儿书。17时又开始准备晚饭,孩子们对荤菜已不感冒,于是,尝试着以白菜为主打,来了个“百财宴”:凉拌白菜与牛肉丝,白菜炖豆腐,醋溜白菜……其实,如果以其为原料,远不止这些菜品。

看到朋友圈一厨师世家的“满汉全席”,不由得感叹:其实,吃饭也是一种学问。怎么做到既可以自在地享受美食,又能保持健康?下面与大家分享一本书《好好吃饭》。

这本书通过一套实证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剔除错误的进食模式。同时,它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欲望,以更健康的态度面对食物,实现平衡人生。

作 者 简 介

[美]珍・克里斯特勒(Jean Kristeller)
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心理系荣誉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正念饮食觉知训练创始人。她发表过的学术论文逾五十篇之多,受到《波士顿环球报》《巴尔帝摩太阳报》等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吃饭,不那么简单
一、培养正念习惯
二、真正的饥饿感
三、培养外在智慧
第二部分:好好吃饭的练习
四、改变你的饮食模式
五、你是真的饿了还是想吃
六、开心享受,但不一定要吃完
七、不再执着热量
八、告别压力型进食

一个概念

正念饮食法
①正念饮食的四个核心元素:
静坐
了解你的意志力量
拥抱而非对抗食物
感受科学调节的影响
②正念饮食的两个方法:
聆听自己的内在智慧:利用饥饿感、满足感、情绪和想法的觉知
聆听自己的外在智慧:利用食物能量知识

一、吃饭,不那么简单

1.培养正念习惯,发挥智慧心智之功能。

所谓正念,就是你专注且不加批判地察觉自己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它能让人更深层次地联结智慧心智,促进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智慧心智的原则。

①了解身心需求,让内在智慧和外在智慧和谐统一,对健康、体重做出弹性抉择。

②明确身体情绪,不评判,而是明智地对待饮食。

③食物无绝对好坏,只有不同程度的价值和满足感。

④了解食物热量价值与自己需求,学会计算热量。

⑤内在及外在智慧相互合作,正念且互补。

⑥仰赖意志力及罪恶感会导致不满及挣扎,正确联结,正念饮食。

⑦心境与食物产生某种关系,是正面,亦或是反面。

⑧每一口都能够发现喜悦,充分享受食物带来的喜悦和滋养。

⑨你的生命不限于饮食习惯,饮食和体重只是生命的一小部分,去察觉、关注和欣赏。

2.真正的饥饿感

盲目进食,自控丧失。吃得更多,享受却更少。

(1)我们进食的原因

①生理饥饿

②看到食物

③记忆

④社交压力

⑤说服我们自己吃东西,即利用想法把进食合理化。比如说,“我只吃一口。”

⑥想要做“坏事”,在挣扎中进食。

⑦在压力、悲伤、愤怒、焦虑、疲倦等状态下把高热量食物当作自我安抚的工具。

(2)感到饱足的三个元素

学会察觉饱足感。

①味觉满足感

②腹部饱足感

③身体饱足感

3.培养外在智慧

正视并接纳“热量”,学会像金钱预算一样管理热量预算。

留意食物的能量价值及所需食物能量,从而结合内在智慧,在饮食上做出明智的选择。

学习爱上运动。活着就要动。

二、好好吃饭的练习

1.改变你的饮食模式

练习1:正念呼吸

①运用腹式呼吸做三到四个深呼吸,肩膀放松、肚子放松。腹式呼吸是把气吸到腹部去。

②呼吸慢下来,找到平常的呼吸速度和节奏。

③跟随呼吸,留意整个过程。吸气空气是冰冷的,吐气空气是温暖的。

④走神时,用呼吸把注意力带回,察觉当下的每个感受、想法、情绪和经验。

⑤在你设定的时间结束,静坐10~20分钟。

练习2:迷你静坐

①进行几次深呼吸,放松肌肉。然后,放慢呼吸的速度。

②留意自己的情绪、身体感受或想法,同时把注意力放在想要的位置上。比如问自己:我感觉如何?大脑在想什么?

③察觉你发现的事物,无需批判它们。

④观察它们,然后,选择如何有效响应而不是自动反应。

练习3:正念进食

①准备四颗葡萄干放在面前,闭上眼睛。通过迷你静坐让自己变得平静专注。

②张开眼睛选择一颗葡萄干。留意它的大小、质地,就如同从未见过或吃过它一样。闻起来如何?轻触嘴唇时什么感受?

③闭上眼睛,将葡萄干放进嘴里,先不要咀嚼,用舌头碰触,让它在嘴里滚动。留意它给你的感觉和味道。

④开始慢慢咀嚼,充分体验每一口葡萄干的味道。察觉味道有什么变化?什么时候有吞咽的冲动?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⑤继续咀嚼,直到从它那儿萃取出全部的愉悦感,然后吞下。此时感受如何?

⑥用同样的方法吃第二颗和第三颗葡萄干。它们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哪些惊喜?察觉整个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比如,你是否会批判葡萄干?你对葡萄干了解多少?它在哪儿生产?如何采收和包装?如何从产地到你的面前?

⑦准备吃第四颗葡萄干前,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想吃它。然后,再决定吃还是不吃。如果决定吃这颗葡萄干,那么,要像吃前三颗一样,用正念的方式。

⑧无论你是否决定吃第四颗葡萄干,想想自己是如何做出决定的。比如,决定过程是怎样的?其间有什么想法、疑惑或担忧?

⑨结束时,进行两到三个深呼吸,把觉知带回身体,接着张开眼睛。

2.你是真的饿了还是想吃

了解和辨识饥饿感,避免盲目进食。

练习:感受饥饿的程度

①设定饥饿感量尺来评量饥饿感。量尺区间为1~10分,1分表示完全不饿,5分表示中等饥饿,10分表示非常饥饿。

②运用迷你静坐让自己向内专注,开始察觉自己的内在世界。

③察觉你的饥饿程度,尝试将生理饥饿和其他进食原因区别开。问自己:我的饥饿程度是轻度、中度,还是非常饥饿?饥饿感在身体的哪个部位?饥饿是什么感觉?腹部有哪些感觉?身体有哪些感觉?

④留意脑海中浮现的饥饿程度,1分是完全不饿,10分是非常饿。然后,问自己是如何决定这个分数的。

⑤深化觉知。感受自己在不同的饥饿分数下,身体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⑥留意你的情绪和想法,或者引起进食冲动的情境。它能让你更了解自己的进食模式。

3.开心享受,但不一定要吃完

以下练习将帮助我们觉知腹部和身体饱足感,避免过量进食。

练习:喝下500毫升水

①设定饱足感量尺来察觉饱足感。量尺区间为1~10分,1分表示一点都不饱,10分表示非常饱,中度饱足因人而异,大概是6或7分。

②准备500毫升饮用水,分别装在两个杯子里。建议在空腹时进行此项练习。

③闭上眼睛,深呼吸。

④用饱足感量尺评估你的饱足程度。此时,你的腹部饱足感是几分。同时,留意腹部饱足感的感受。

⑤快速喝下其中一杯水。运用饱足感量尺,评估此时的饱足程度。你的分数有什么变化?你是如何决定这个分数的?

⑥快速喝完剩下的一杯水。再次为自己的饱足感打分。这时,你的分数有什么变化?留意喝水如何影响你的饱足程度。

4.不再执着热量

以下练习将协助我们建立饮食计划。它让我们可以自主决定在饮食中减少哪些食物。

练习:500大卡挑战

①想想自己平常都吃哪些食物。这包括家中用餐和外食。

②找出5~10种可以不吃,或者可以减量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找到每天减少500大卡的方式。比如,晚上不吃一杯冰淇淋而是吃半杯,把大薯换成小薯。

③制作一张表格,用来决定每天怎么减少500大卡。表格包括日期、餐点、食物分量、热量等元素。减少热量卡数时,你可以在三餐中各减少100大卡,在两次吃点心时各减少100大卡。

④执行计划时,运用表格来追踪进度。同时,建议保持一个弹性的心态,不必严格限制每天一定吃多少。有时候可以多吃点,有时候可以少吃点,只要按照每周或每月设定的热量预算就好。

5.告别压力型进食

以下练习将帮助我们识别情绪和进食之间的联系,让我们在进食中更明智地喊停。

练习1:辨识你的饮食模式与情绪反应之间的链接

①察觉自己在焦虑、愤怒、忧郁、无聊或其他情绪时,是用什么方式面对和获得安抚的。吃东西是你第一个浮现的念头吗?如果是,具体是什么情况?你需要吃多少?

②不饿却吃了东西时,想想是否是因某种情绪诱发的。这时,你的感受如何?

③辨识这些情绪的同时,思考是否有某种食物和特定的情绪有联结。比如,某人一愤怒就想吃巧克力。

④探索情绪诱发因素时,留意整个过程的经验,以及它们什么时候出现。比如,吃了东西,感觉变好了,还是变得更糟了?吃了一份之后,是否能停得下来?这些答案将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

练习2:随着冲动的海浪漂浮

①当你不是生理饥饿,却感觉到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进食渴望时,可以做此项练习。

②深呼吸,感受你的情绪。它有多强烈?它在身体的哪个部位?留意你脑海中浮现的想法。

③察觉自己在感受这些情绪时,对食物的渴望有多强烈。如果你有强烈的感觉,那么它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多强烈?你渴望哪些食物?

④留意你的想法、情绪及渴望,无须批判。尝试观察这些感觉和冲动,直到它消失。这些察觉将强化你的觉知和你随着情绪漂浮的能力。

小结

自知者明。有了自知,人才能对自己的不足对症下药,变得更好。
正念饮食法不仅引导我们更健康自在地吃,它的原理在探索自我和觉知自我上也大有裨益。
可以说,这不只是一本针对饮食的书,亦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

如此大年初一,如此美好充实,我是否被赞之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亦可被称之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