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抗浮躁和焦虑,这本朴素的书给你答案
看完电子版,我打算再买一本纸质版,并将它列入我的多次阅读书目,是这本《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
以下为摘抄和我的思考:
艺术家没有科学的知识,科学家也没有艺术的知识,两者都不重视精神的层次,这样导致的结果不但十分糟糕,简直是十分恐怖。艺术和科学的融合早就该开始了。
艺术和科学的融合?我想到了乔布斯,苹果不正是在他手上呈现出了艺术和科学的最佳融合吗?上网一查,果然乔布斯生前非常推崇这本书。
所以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内心的宁静,让自己不要和工作环境疏离,在做其他的工作时也是同样的。这一点做到了,其他的一切也就会变得很自然。内心的宁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就会产生正确的行动,而采取了正确行动的工作,便可使别人从中看到做事人内心的宁静。
读到这一段,我简直不能更认同作者!的确,所有让人动心的作品,一幅画,一部电影,一段文字。。。无不是融入了创作者最大的热忱和精益求精的执着,这种人物合一的状态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作为普通人,如果没有找到让自己终身投入的事业,该怎么办呢?
如果有的人工作很枯燥--或者手中的工作迟早都会变得很枯燥--为了让自己过得愉快些,他会开始选择良质,然后悄悄地为自身着想而追寻这个目标,因此使自己手中的工作变成一种艺术。他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更有趣的人。
所以,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把手中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这不是一句鸡汤!而是为了你自己着想。谁不想生活和自己更有趣呢?
对于现代化和科技产品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作者的见解也颇为深刻:
在东西两岸的大城里,寂寞的情形最严重。然而在人口稀少的俄勒冈州、爱达荷州、蒙大拿州和达科他州,你本来很可能以为人们会更寂寞,但情况并非如此。我认为这是因为身体上的距离和寂寞毫不相关,造成寂寞的原因是心理的距离。在蒙大拿和爱达荷州,身体上的距离虽然很遥远,人们心理的距离却很近,而在这里正好相反。
造成这种寂寞的主要原因就是科技,就是科技的产品,像电视、喷射机、高速公路等等--但是我希望说明一点,真正的祸首并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所带来的一种趋势,物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科技背后截然二分主客观的看法造成了这种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费尽心力借着科技来改变这种现象。一个知道如何怀着良质去修理摩托车的人,要比不具有这种情怀的人有更多的朋友,而且他的朋友不会把他视为一个物体。良质总是能够消灭主客体之间的距离。
肖陶扩因为收音机、电影和电视的出现而没落了,在我看来这种改变不见得是一种进步,虽然全美的思想交流更加快速便捷,但也似乎变得更浅陋。
科技产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更便捷,更有效率,但人心却相隔越远。这是为什么?一味追求越来越快,物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多消耗注意力的信息不断涌现,人们不再慢慢地用心交流。抖音快手小视频,思想交流越来越便捷,但是人们也越来越不愿思考。
这本书和它的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的经历都很特别。作者少年早慧,15岁考入芝加哥大学生化系,后来因为对哲学感兴趣转学哲学,最后痴迷于哲学问题而精神错乱,在精神病院遭受了二十多次电击治疗。本书中的“裴德洛“即指精神失常之前的自己。
在出版前本书曾被121家出版社拒绝,成书六年后才得以面世,之后长居畅销榜,累计畅销超过1000万册。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真诚,作者的一片赤子之心,一心想探寻真理,对“良质“的真伪、来由苦苦思索。由此我悟出的另一个写作之道:真诚是最大的套路,因为它最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