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有什么用?读书从来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它不像春耕秋收,一季就能丰收,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当然可以在某一时期选择不读,只要能够割舍下。
我上的两所学校,读书氛围都极其稀薄,后一所犹甚之。学校用几间教室,十来排书架,摆上一些专业课的书,美名其曰:相约图书馆。我们私底下戏称其为阅览室。

当我看电子书看得眼疼时,想要借一本纸质书,寻来寻去统共就那几种。在我寻书的过程中偶遇一位书友,他在找《解忧杂货店》,在这里找倒是痴人说梦了。
我的书龄很短,截止今日也不过堪堪两年。两年前,我不读书,却偏爱作诗写文,挤出来的东西自然是贻笑大方。今天我的文虽不优美,但至少文理是通的。
我学的是理工科,一宿舍的人阅读量可想而知。室友见我桌上摆着几本书,便给我安了“文艺青年”的名号。这个名号不是平白能受的,当他们刷手机,看专业书遇到了生僻字,冷落了百度,都来宠幸我。我肚子里的文墨有限,自然很多都解答不出来。
在我看来读书与不读书区别是很大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老师给我们讲:我们校领导,去隔壁学校参观,看到别人学校,五六层楼的图书馆,暗生羡慕。恰巧‘导游’也是一个爱炫耀的主,在哪里讲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多么好,设施怎样齐全云云。
校领导听后,心中的醋坛子打翻了,酸酸的说了一句,我们也有图书馆,对方露出一个鄙夷的眼神。领导回来之后,立马开始筹划建图书馆的事宜,虽然在日夜赶工,但我们这一届还是无缘新图书馆了,不过能在施工现场参观学习,算是一种补偿吧。

不读书之前,我的精神世界是匮乏的,害怕孤独,喜欢与人报团取暖,哪怕那个人我一点也不喜欢。当我真正静心下来读书,我开始厌恶这种无病呻吟的生活,“世情薄,人情恶。”
每次回顾自己读过的书,我最先想起的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我从未翻阅过这本书,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它见证了一段爱情的开始,也见证了爱情的中断。目送着李玥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心中涌起一片海,那海打着呼啸,为藕粉色的天送上一行海鸥,那嫩竹绿的海风,卷起金粉般的沙,又全落下。
我是一个容易词穷的人,面对爱情,我那匮乏的词汇库,更是窘的我不知如何是好。在李玥离开的那段日子里,我开始读书,伊始只是排忧解闷,尔后竟真的喜欢上读书了。
在我读完《圣殿春秋》时,李玥回来了,也许她从未离开过。不过在读书这件事上,加点爱情元素,会不会罗曼蒂克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