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第一次相亲,让我认识到原来这里有一道看不见的门槛

2017-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有情商的女子
这是 有情商的女子 的第 52 篇文章

最近几年,中国相亲的地点越来越多了,从最初的公园的草丛走廊,到商场里的休息空地;参与的人员从父母到年轻人们;相亲的条件从平淡无奇到钻石王老五。

时代在改变,似乎相亲方式、条件….也都在改变。

不知何时起,作为90后也到了适婚年龄,也加入了相亲大军。小军就是其中一员。

01

从家里打滴到平安超市附近的公园里,不过才十几分钟的路程,可我的心好紧张。

这是我26年来第一次相亲,还是这么特殊的方式。到达公园的绿道旁,上方有一根铁线,挂着密密麻麻的白纸。白纸上部分是个人简介,下方无一例外的都是二维码。

我走到一个草丛中,拿起一个女孩的简介。一位大娘从中串出来,一脸开怀大笑的模样,问:

“小伙子,你今年多少岁啦?“

“26”

“是本地人吗?工资如何?学历怎样?”

“……,本地人,工资不高5000/月,学历不及本科”

话音刚落,大娘的笑脸顿时消失,兴致缺缺走到花坛休息处,拿起扇子散热。

我很尴尬,我知道比起其他人,自己的条件实在是不怎么好。学历不高、收入底下,没车没房,还没有女朋友。比起学历高、收入高,有车有房一族的顶级配,自己仿佛就是超超超超….级低配。

或许我这种人不配相亲吧,第一次这么特殊的相亲方式,让我认识到相亲原来是有一道看不见的门槛。

---小军

02

本人女,爱好男,研究生。父母从事教师行业,收入过万,有车有房。颜值妆前5,妆后6,也算是一枚小清新美女。哦,忘了说年龄,今年已经27岁了,因为被家里催婚,母亲不经我的同意,就把我的信息挂在“相亲市场”里。

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信息,例如:想认识加微信的、广告推销的、甚至还有要求开房的,表面无所欲动,内心一直中指。

后来还真的被我妈找了一个精英+暖男,我们谈了3个月后,突然有一天聊起结婚的问题,结婚后,他会到自己的城市继续打拼,希望我和他一起。

没有犹豫多久,就拒绝了,原因我想找个本地的,比较近,可以方便看望父母。周边的很多女性朋友也是更希望找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定居的暖男,最好还是广东男呢!

---郑欣宜

03

这两个故事是辛南在网上认识的驴友,在昨天七夕情人节,他们的朋友圈都在晒各种美食,但无一例外都只有一副碗筷。欢乐吃货的而背后,是一颗疮痍而孤独的心。

中国的相亲圈子看似没有门槛,其实里边仿佛古时候的阶级社会,工商市农。条件最好的为官,最差随便找个人过过日子。

就像《围城》里所说: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相亲圈就像一个围城,本意是为未婚男女提供更多的婚姻选择,不知何时演变成:你好,高人一等;你差,便如墙上的烂泥巴。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这种相亲方式,但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太伤人自尊,把自己的私人信息公之于众,任别人交头接耳的评价你,自己仿佛一只在马戏团的动物。

薛之谦的《动物世界》不正是诠释了人性的恶劣性:

假装进化 拼命想和动物有差

玩一出高贵优雅

在人们腐烂的欲望下 兽性来不及抹杀

04

而在这条“中国式的相亲链”中,男方有房是最重要、最必须的一个条件,甚至房子也分三六九等,就拿北京举例。

北京房主看不起外地房主(比如燕郊),城六区房主看不起郊区房主,城北的看不起城南的,环数低的看不起环数高的,学区房的看不起非学区房的,新商品房的看不起老房改房的,住楼房的看不起住平房的,没拆迁的看不起拆迁分房的,三居室的看不起两居室的……

这是相人呢?还是相钱呢?但无论如何,这也是对广大未婚男女的其中一条出路,不论你出不出众,我中心希望大伙儿都能遇到自己的幸福。

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