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总是欺负弟弟,怎么办?

2020-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都市黑人

       兄弟之间经常会产生矛盾,在大人的世界里习以为常,当这种情况发生在孩子身上,父母经常会保护弟弟,批评哥哥,有文化一点的父母会给哥哥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希望他能像故事中的孔融一样,遵循成人世界标榜的高尚道德。可结果往往让父母失去耐心,美好的道德故事并不能让这种欺凌行为消失,哥哥继续和弟弟抢玩具,故意推倒弟弟,甚至打弟弟,无论父母如何和哥哥讲道理都无济于事,于是“你打弟弟,我就揍你”的恶性循环就此开始。我的研究生同学就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最后不得已把哥哥送回老家父母那里照顾。

       如果你有两个孩子,我想类似的问题你大概率也会遇到,可能不会发展到像我同学一样严重的程度。但我们一定要重视这样的问题,跳出常规的思考框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样的现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批评的层面上。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哥哥欺负弟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认为是因为一个玩具而引发的战争,那就把问题想简单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争夺父母的关注

       兄弟之争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原因: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在争夺父母的关注。如果哥哥认为父母偏爱弟弟,事情就会不对劲,孩子无法向大人表示不满,毕竟他们要依靠父母才能生存,那么只有通过其他方式来争夺父母对他的关注。通常父母会更关注弟弟,因为他需要更多的照顾,这无可厚非。但对于哥哥,我们的想法却有失偏颇,通常都会认为哥哥让着弟弟是理所应当的,而哥哥欺负弟弟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当哥哥让着弟弟时,我们很少去关注并肯定哥哥的行为,当相反的情况出现时,我们会立马干预,把自己的关注用在教育哥哥上。哥哥的谦让行为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足够关注,欺负行为却可以让父母全神贯注地和哥哥相处一会儿,对于孩子来说,哪怕这种关注是负面的,也总比没有强。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哥哥认为只有欺负弟弟,父母才会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身上,那么下一次需要父母关注的时候,欺负弟弟就变成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2.负面情绪的投射

       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给我讲过一个他的咨询案例,7岁的哥哥总是欺负4岁的弟弟,有时还会嚷嚷着要杀了弟弟。父母很担心,带着孩子来做心理咨询。在通过一周的咨询后,哥哥放下了对弟弟的敌视,转而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袒露,他害怕自己不如别的同龄人,不够聪明。显然哥哥用欺负弟弟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听完这个案例后,我深受感触。父母通常聚焦在管教孩子的行为,而忽略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因素。当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关注,幼小的心灵又无法妥善处理这些不好的感受时,将这种情绪投射给他人就变成了唯一能让自己摆脱负面情绪的办法。父母太强大,同学又不敢惹,而弟弟比自己弱小,也没有反抗的能力,所以弟弟就成了受害者。

3.身体出现了问题

       这可能也是一个隐藏的原因,每个孩子神经网络连接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大脑发育的节奏也不同。大脑中负责集中注意力、组织和计划、记住各种细节、控制语言和行为的那一部分神经网络如果出现损伤,或者发育不完善,都会导致孩子无力控制自己的冲动。如果采取了各种心理学的干预后,欺凌行为仍然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就显得非常必要。

       遇到哥哥欺负弟弟,我么该怎么办?现在你了解了心理学角度分析的原因,那么对策就比较容易制定了:

       首先,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好”和“坏”的标签。将行为和孩子的本质挂钩,比如,“哥哥打人就是坏孩子,谦让弟弟就是好孩子”,只会让孩子迷失了本真。父母要学会将人和事分开,永远要去肯定孩子的本质是善良的,是积极的,是绚烂的,在此基础上,对于谦让的行为,父母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肯定,对于欺凌的行为,父母要引导孩子去说出自己的感受,承认孩子的感受,并帮助孩子找到排解负面情绪的积极方法。

       其次,公平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孩子。谁都没有特权,哥哥没有,弟弟也没有。生活上的必要照顾可能会偏向年龄较小的孩子,但必须让哥哥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更喜欢弟弟,而是在弟弟这个年龄很多事情他自己无法做到的,就像哥哥在这个年龄时,同样受到过类似的待遇。除此之外,不应该有任何偏向,尤其在两个孩子互动的过程中,鼓励分享和合作,才能让他们不会视彼此为竞争对手,而是盟友。

       再者,关注孩子的社交活动,读懂孩子的心理状态。有时间一定要去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或者公开课,你会从很多细节,比如孩子与老师及同学的互动中,发现孩子真实的社交状况,同学是否喜欢和他一起玩耍,还是他总是被同学冷落?上课他是否敢于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会请他回答问题吗?哪怕老师没有让他回答问题,是否肯定了他想要积极回答的态度?一手资料的收集很重要,回家可以和孩子聊聊今天上学的感受,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行动,包括聆听孩子、引导孩子、鼓励孩子,也包括和老师沟通适当的解决方案。

       最后,如果以上方式都不管用,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