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读书历史有意思

张松算是顶级谋士吗?倘若活到刘备称帝,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2024-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王玄陵小文库

建安十二年,十月,刘备三诣诸葛亮于南阳隆中,得《隆中对》三分天下之策。

建安十三年,七月,正在刘备如鱼得水、踌躇满志之时,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攻打刘表。

八月,刘表死。九月,刘琮投降,刘备仓皇南逃。十月,刘备因祸得福,打赢了赤壁之战,得到了荆南四郡。

接下来的三年内,除了向孙权“借”到南郡以外,刘备集团就再无什么大的作为。

这段时间内,不管是孙权还是刘备,战略方向都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夺取刘璋的益州,以及被张鲁所占据的汉中。

孙权方面的想法是二分天下,跨长江天险以据曹操;刘备方面的想法是三分天下,联合孙权对抗曹操。

孙权方面,随着周瑜之死,鲁肃上位以后,夺取益州的计划也就不得已而告一段落。而刘备方面,却同样是三年不见对益州有什么行动,原因无他,能力不够而已。

直到建安十六年,十二月,曹操平定西凉后,留下了夏侯渊镇守长安,临行前留下了一句话,让司隶校尉钟繇攻打汉中张鲁。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益州的刘璋大为震惊,益州别驾张松便趁此机会,劝说刘璋迎刘备入蜀,夺取汉中。

实则早已和刘备通谋,暗中献假途灭虢之计,帮助刘备趁机夺取益州。除此之外,张松将蜀中的山川要害、府库钱粮、兵力部署等机密信息,悉数出卖给了刘备。

在张松、法正这两个内奸的帮助下,刘备最终如愿以偿,于建安十九年夺取益州。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刘备得以夺取益州,甚至有生之年能在益州称帝,张松是最大的功臣。如果没有张松,单凭刘备的实力,想强攻益州,不知道得何年何月。

可惜的是,张松并没有看到刘备的成功,建安十七年,张松和刘备通谋泄密,被哥哥张肃告发,结果被刘璋所杀。

对于张松之死,很多人感到可惜,蜀汉本来就人才匮乏,可张松这样一个顶级谋士,偏偏就出师未捷身先死。

然而读史至此,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张松没有被杀,有幸等到刘备称帝,他会是一个什么下场?

换句话说,我们以刘备的视角来考虑,张松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能不能得到刘备的重用?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张松和刘备,从头至尾最多也就见过一面,所以二人实际上的交集很少。关于刘备对待张松的态度,只有裴注《三国志》引《吴书》有载。

此书说道,刘备前见张松,后又得法正,都是“厚以恩义接纳,尽其殷勤之欢”。

以此来看,刘备似乎是将张松和法正对等的,但是这里实际上只是为了夺取益州采取的手段而已。

张松北诣曹操无果,在回川的途中,转道荆州求见刘备,本来就有将益州出卖给刘备的计划,这对刘备来说是天赐良机,刘备自然要殷勤接纳,不过是一时权益之策而已。

等到刘备夺取了益州以后,那就此时非彼时了。

以刘备用人的观念,以及张松性格和经历来看,这两个人显然是很难走到一路的。

主要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关于张松的能力,我们只知道他有过目不忘之能,深受曹操主簿杨修的赏识,可见他和杨修属于一类人。

他们两个人,都是才气有余而能力不足,史书中说他“识达精果”,可见他是长于处事精明干练,不见得长于谋略,这是他比不上法正的地方。

张松和刘备通谋以后,除了出卖了益州的情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为,而日后为刘备献策取川的是法正。

而且,从他谋事不密惨遭杀害来看,他的权谋之术则颇为匮乏。

所以,从能力上来讲,张松并不是刘备不可或缺的人才。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纵观刘备的用人之道,他对于投降背叛的人是十分不待见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许靖,许靖在士人之间的名气很大,而且担任蜀郡太守多年。刘备攻打蜀郡,在破城前夕,身为蜀郡太守的许靖,竟然愈城投降。

这种行为在刘备看来十分不齿,所以益州平定之后,刘备是十分不愿意再用他的,幸而在法正的建议之下,许靖才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刘备在平定益州之后,启用了一大批刘璋旧人,但是对于那些率先投降的人,在刘备活着的时候,都被有意无意的打压,最典型的两个人就是吴懿和庞羲。

吴懿奉命据刘备于涪城,涪城之战失利以后,张任等人都退守雒县,只有吴懿主动向刘备投降。

而庞羲担任巴西太守十余年,巴西作为益州的军事重镇,面对张飞的一支偏师,同样也是不战而降。

这两个人在刘璋时期,地位都非常高,可投降了刘备以后,无一不被打压。庞羲后来直接销声匿迹,史书中再也不见消息。

而作为刘备大舅哥的吴懿,在刘备称帝以后任关中都督,彼时关中尚在敌手。所以终刘备之世,吴懿终究也没能有所作为,直到诸葛亮时期才成为宿将。

然而说到背叛,张松的行为比他们要恶劣的多。

许靖的投降,都是因为刘备兵临城下。庞羲和吴懿的投降,是因为受到了刘璋的猜忌。

而张松则不同,他与哥哥张肃先后为益州别驾,又先后代表刘璋接洽曹操,可以说深受刘璋的信任,刘璋没有丝毫对不起他的地方。

但是,在曹操平定西凉以后,张松便想将益州卖给曹操,作为自己的进身之策。后来因为不受曹操待见,才转身将益州出卖给了刘备。

他的行为,从客观上来说,属于纯粹的卖主求荣。对于这样一个人,刘备不可能不反感。

第三,在对待益州豪强的态度上,刘备采取的策略和刘焉有点相似,也是在有意的打压。

所以在刘备定蜀以后,他所任用的益州人中,很少有益州的豪族身居显位。

在刘璋的旧人当中,早期被刘备重用的,除了法正以外,就只有董和和黄权。

法正和董和却并不是益州人,黄权虽然是益州人,但应该不属于豪族,而且刘备对他则颇有防备之心。

而张松、张肃兄弟则明确是益州的豪族,他们在益州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属于刘备入蜀以后首要防备的对象。

张松的哥哥张肃,作为刘璋时代的益州别驾、广汉太守,在刘备入蜀以后彻底的销声匿迹,不见有任何的任命。除了他出卖弟弟张松以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益州豪强的身份。

事实上,张松之死,刘备君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灭刘璋的重要谋划者,刘备在采取庞统的计策之时,却不将计划事先告知张松,由此也可见刘备对张松的态度。

当然了,最大的责任还是要张松自己承担,上窜下跳,谋事不周,行事不密,识人不明,如此重要的信件竟然泄露给了哥哥张肃,由此也可见此人能力确实很普通,最起码不是一个合格的谋士。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张松的能力,还是从刘备用人的习惯方面来看。即便是张松能够活到刘备称帝,恐怕也很难得到刘备的重用。

张松这个人野心不小,却又缺乏忠义之心,如果刘备待他有阙,必然会引起张松的不满,从而心生抱怨甚至反叛之心。这一点,他和刘备时期的重要谋士彭羕十分相似。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刘备,对于这样一个人,是很难处置的,他最好的结局或许就是早早的死掉。

为了酬劳他的出卖刘璋之功,又要防他豪强的身份和不俗的野心,最好的处置方式只能是将他高官厚禄养起来,而不给于他实权,类似于许靖、简雍、糜竺等人。

如果张松识相的话,或许还能荣贵而终,封妻荫子。可以张松的人品性格,恐怕很难愉快的接受,张松若有不臣之心,此人的威胁比彭羕可是要大得多,那他的结局我们参考彭羕可知。

读《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

《三国志精解系列》第16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