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79
一个恋爱中的女孩,倾己所有不停地为男友付出,甚至当男友提出要和别的女生出游、缺钱的时候,刚刚拿到第一份工资的她,也毫不犹豫地把钱全部给了男朋友,自己转头向父母要生活费。和许多狗血剧情一样,男友最后理直气壮地离开她跟别人好了,理由是:“求求你别再对我那么好了,你简直让我透不过气!”
听起来很气愤很荒谬是不是?其实,男友说的是真心话。女友用过度付出、这种爱的方式,让她自己更加地失去自我、而男友则要么背负上莫名的愧疚、要么体验到莫名的孤独——因为在关系中,少了能够平等对话、相互支持、彼此需要的伴侣,爱情就很难维系下去。
那么,为什么在感情中、受伤的总是付出的那个呢?为什么付出越多的、越在乎,得到越多的、反而越轻视?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最早研究人们的态度、并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他的学生阿伦森进一步提出了心血辩护效应,意思是:人们在一件事上付出越多,态度上就越喜欢。反过来,也就不难理解:如果一件事或者一段关系里,其中一方很少有机会付出或做些什么,这一方就很难对这件事、这段关系产生强烈的情感。
接下来,你会问:那为什么有的人会像这个女孩一样就是忍不住,拼命付出呢?因为,这样的人通常无法做到自我悦纳,他们有很深的自我否定和攻击,为了摆脱自己的不够好的感觉,只能拼命讨好他人。
自我悦纳是指一个人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并在这个基础上使自我得到良好的发展。它在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包含了三个方面,第一,真实的自信:可以全面的接纳自己,无论优点还是缺点,成功还是失败。第二,无条件的爱:不会因为没有达到某些要求而否定和怀疑自己。第三,充分的胜任力:在工作、生活和亲密关系当中,具备充足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和满足感。
如果一个人做到以上三点,他在亲密关系中就能做到爱对方的同时也爱自己,积极付出的同时也吸引对方的付出,不把爱变成牺牲,能够坦然表达自己的需要、接受他人的帮助。相反,无法自我悦纳的人,则要么表现出“万事不求人”,要么把自我否定投射到他人身上、无论对方怎么做、都接收不到对方的爱。
如果一个人只喜欢成功的自己,就会表现出处处要强、不能失败,容易罹患焦虑、强迫、抑郁等神经症,亲密关系中,也总是发生冲突;如果一个人只喜欢被人喜欢的感觉,就会不断在不同的关系中寻找肯定。对他来说,只有得到别人的崇拜或是特别的喜爱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于是可能频繁出轨、外遇。
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两个人格成熟、自我悦纳的人共同搭建起来的。因为他们既可以无条件地自己、又可以无条件地爱对方。
无条件地爱自己,不等于自我中心和自私自利。而是自我负责、自我照顾、不认为自己的幸福掌握在别人手里,同时也允许别人爱他们自己;而自我中心的人,则常常将自我责任推给外界、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对他的快乐幸福负责,把别人的自爱当成对自己的伤害。一个新婚不久的妻子,曾经因为丈夫睡觉的时候抽走了本来搂着自己的胳膊、而伤心不已,认为丈夫讨厌自己。丈夫很委屈地说:胳膊都快断了、难道我都不能动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