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爆炸花会成为影院的标配食品?32/71天写作
一个地方发现了一个金矿,成千上万的人拥过去淘金,那第一批赚到钱的是谁?
是开旅馆、饭店、乃至卖铁锹的,这些人是围绕金矿的周边性产业。那些第一批赚到钱的叫做寄生型效应,也就是在高速增长的泡沫性行业周边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营利性机会。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有一个非常大的泡沫行业,是电影产业,在这个大泡沫中,第一批赚到钱的又是谁呢?
中国最大的院线是万达。万达公布的2016年经营简报显示,在过去的1年里,万达院线营业收入达到了11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票房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1%,非票房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01%,而在非票房收入中最重要的产品是爆米花。
2010年北美票房第一次把爆米花的利润计算进去,这一年美国的票房在110亿美元,而爆米花就卖了10多亿美金。
再看中国,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57亿,观影人次13.7亿,人均票房价格在35块钱左右,而一对情侣的一桶爆米花和两杯可乐大概要40块钱,即人均要20多块,占到了人均票房的一半还多。
而爆米花的成本是多少呢?
让我们仔细算一下:
爆米花一次运行需要750ml玉米粒,成本大概3块钱,750ml焦糖,成本是2块5,750白砂糖,成本是5毛钱,再加上5块钱的椰油就能生产出28升的爆米花,成本不到20块钱。如果一桶爆米花按2升计算,卖20块钱,28升就是280块。
如果计算更加精确,最终结论就是爆米花的毛利率大概在96%。商业就是这么奇妙,最赚钱的是卖爆米花的。
我们可以称之为“爆米花经济学”。爆米花经济学不仅针对爆米花,也包括蛋糕、饮料等一系列影院卖品。
实际上观影时吃爆米花,已是时下影院难以替代的潮流。即使爆米花的销售存在巨大的价格暴利,但它仍然是观众的香饽饽,也是爆米花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种寄生性行业的获利机会在很多行业都出现。
比如中国有很多手机公司,其实除了苹果以外大家都不赚钱,真正赚到钱的是生产手机贴膜和外壳的公司。目前仅在深圳,就有1000多家进行手机配件生产的公司,中国每年生产几亿台手机,手机厂商仅赚几十块钱,但卖贴膜和外壳的公司毛利率却超过50%。
中国还有一个很泡沫的行业叫做共享单车。所说曾一度超过200家公司从事该行业。这些公司并没赚到钱,而真正赚到钱的是全国的修车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