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进步很慢?——训练你的节奏感!
01
私享会现场前段时间,我参加了007的“个人品牌私享会”。在这次分享会上,覃杰针对3个主题讲了24个关键字。参加的人都感觉醍醐灌顶,可是知道了就能建个个人品牌吗?当然不可能,更重要的是践行。所以,我今天就来交作业了。
如果说这次上海之行我只记住了一个词,那这个词就是——节奏。
标题上说的“那么努力但却进步很慢”,其实说的就是我自己。表面努力,其实是在跑步机上跑步——我在伪进步。
你肯定听过一些好听的音乐,比如我喜欢的是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比如《Lost but won》、《El Dorado》,这个音乐就是有高低起伏,先抑后扬,先缓后急,最后融合成一种非常急促的连续的鼓声,有一种催人奋进的节奏感。(如果听的话,请一定坚持听完,节奏感到后面才会体现出来)
你肯定也有自己非常喜欢的音乐,他们都表达怎样的节奏呢?
02
节奏关于节奏,维基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
节奏(英语:Rhythm)是一种以一定速度的快慢的节拍,主要是运用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调上的高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例如,2/2拍就是强/弱,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嘭恰”,那么3/4拍是强/弱/弱,也就是“嘭恰恰”,我们常听到的圆舞曲大部分就都是3/4拍的了,4/4拍是强/弱/渐强/渐弱。节奏可以独立被欣赏,例如锣鼓演奏。节奏也可以成为旋律音乐的骨架。
我平时非常喜欢跑步,当我有跑步节奏的时候,会非常非常的轻松,中间跑的很多公里每公里的配速差距只有一两秒钟,也就是说连续有5-8公里,我的跑步速度简直是一模一样的,1000米只有1-2秒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在节奏跑的时候,我是丝毫感觉不到累的。
我跑步能比较容易的找到节奏,而在其他方面的成长上,我为什么总会陷入没有节奏的状态呢?
私享会过后,我把覃杰讲的内容与我跑步的经验,与节奏的定义等认真进行了研究分析,我发现获得节奏也是有规律和方法的。下面这些方法供你参考:
03
获得节奏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根据地意识,不能总是打游击,换句话说就是持续,不能总是中断,这个月想起来做一做,下个月又扔下了,过了好久,别人提起来,又来做。
我曾经练习过编程,刚开始学的很带劲,进步神速,还写了很多小白教程,好像编程不在话下,但课程一结束,我马上就又放下了,同时,我在用python编写自己的项目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是我之前根本没预想到的,因此在其他任务的压力之下,于是放弃了,不学了。而过了一段时间,想想自己学了却没用起来,太亏了,又捡起来,于是又重复这样的过程,这就是没有持续的过程。
好听的音乐比随便拿一些乐器奏的好听,就是因为它是连续性的,不是三两下就停了,如果老是中断,估计你听的就是音乐,是卖乐器的,那感觉一下子下去了不知多少倍。
我跑步也是如此,我为什么能找到节奏呢?其实每次我跑的时候也没有节奏的,当我身体跑热了,呼吸调整好了,脚步跟上了,这时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就变得越来越自然,所以,我都是在跑了四五公里的时候才会有非常好的节奏。
个人成长也是如此,要找到节奏,首先就要把一个东西坚持做下去,遇到困难也要持续下去,如果它真的很重要,这个时候要通过降低其他方面的预期,为这个重要的事情让路,而不是在我们的下意识下放弃这个东西。这当然是不舒服的,因为大脑喜欢做容易的事情。但是,当我们做的多了,做的顺了,奇迹就会发生了。
04
耐心获得节奏的第二个条件是耐心。这和持续其实是有一定关联的,但角度又有不同。
如果想速成,是很难获得节奏的。一旦想速成,给自己规定一个极短的时间,那么一定会拼命往前赶,导致的结果就是只有快,没有慢,找不到节奏。
我们听音乐也有高潮期,但那是在一定的铺垫之下才达到的。就像“节奏”的解释里面说的,要有“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调上的高低”,不要一味的追求快。而要根据情况来决定快还是慢。
我刚开始的跑步阶段,一定是慢的,我知道身体会慢慢热起来,而到中间时段,速度会慢慢提上来,我会保持一定的速度,如果发现我的呼吸或者身体状态跟不上了,我就会减速,然后保持匀速,而到最后,如果是参加比赛的话,我一定会慢慢加速的。这就是我跑步的节奏。
就像我学习python,我没有保持耐心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很难接受自己学习很慢的那个阶段,而实际情况是,这在学习任何东西都是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只有接受了这个现实,让自己耐心一点。学的好,就快一点。进步慢就慢一点,不要着急。有了这样的学习心态,才可能掌握住成长的节奏。
有句话叫“慢慢来比较快”,其实不是说我们真的成长快,说的也是耐心的问题,不要着急一下子就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要知道自己所处的状态,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这可能就是节奏吧。
05
获得节奏的第三个条件是想象。你估计要纳闷了,为什么要有想象呢?这是读了朗达.拜恩的《秘密》之后,我收获的重要一点。
想象自己达成目标的感觉很重要,在做事的过程中,就要想象自己已经成功了,然后去想象当时的画面,当时的人物、场景、对话,充分想象自己完成目标时的感觉。
我其实在跑步时也已经在想象了,我每次跑步,几乎没想过自己会跑步下来,我会想象跑步之后我的状态,我在哪里拉伸,我发表朋友圈是怎样一种喜悦。我跑完全马之后,会获得儿子怎样的敬佩,我会变得怎样的自信等等。
而覃杰其实也是想象的高手。他在描述自己的“左手体验馆”的时候,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场景“一定在大城市会有的,很多你们会好奇看看里面有什么吗?
我想在每个城市建立一个名字叫“向左而生”的左手体验店,是干嘛的呢?一进店开始,就是有一个反向的东西,所有都是非对称型的产品,是一种让你比正常用起来不舒服的感觉。我们可能会有一种投篮小比赛,都是用左手投,这样是公平的,因为都是从零开始嘛!而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一些生活上的用具,比如说牛仔裤上的拉链,现在都是右手,我可能做一个反的,就是这样一些小的细节……”
你发现了,覃杰在想象达成目标的场景,而且他非常确信自己会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只是在努力的过程中而已。
我如果要去做的话,我也应该去想象我用python编程的感觉,我会把我的时间记录数据用程序编好,每周结束之后,我把时间记录导入这个程序,就会自动统计我每天的成长情况,我这个周读了几天书,这周平均的读书时间是多少,写作了几天,最长的一天花了多久,然后还能直接绘制出当周的曲线图。
06
获得节奏的第四个条件是节日,要给自己一个暂停或加油的节点。音乐里面有个名词叫休止符,就是起这样的作用。
休止符是用于音乐的乐谱上,标记音乐暂时停顿或静止和停顿时间长短的记号。休止符的使用,可制造出音乐乐句中不同的情绪表达。(维基百科)
不能一味的按照一个节奏走,偶尔的停顿一下,重新审视一下,调整一下节奏,对成长是有利的。
阿里巴巴有“双11”,京东有“618购物节”,这些节日就是这些大公司给自己设置的节奏。在这个节日到来之前,先把之前的工作盘点一下,然后马上转入一个比较高的节奏,全力备战。
我们在个人成长上,也有必要给自己设定一些这样的小阶段,换换节奏,重整旗鼓再出发。
我在跑步上也有这样的考虑,日常的跑步节奏是固定的每周3-4次,每次5-10公里,但今年我给了自己一个挑战,那就是挑战全马。我在这三四个月的时间里面,就是全力备战马拉松。过了这个阶段,再回归正常的跑步节奏。以后,我每年在年中或年尾都会给自己一个挑战任务,这样保持快慢结合的运动节奏,不会太无聊,也会一直有进步的动力。几年后,就可能会挑战越野马拉松了。这可能就是跑步的节奏了吧。
07
找到成长的节奏并不容易,关于通过写作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覃杰在私享会上海分享了自己的一个“三个一千”的节奏控制法。简直太赞了,不由得想要分享给你。
这“三个一千”分别是:
- 成为1000个人中的第一;
- 在一项技能上花1000个小时;
- 1000个陌生人真金白银地支持你。
相比较于“一万小时定律”,这个1000小时看起来要简单的多,而且真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在一个小的领域内小有成就也是可期的。我跑完马拉松之后,就不但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千分之一,可能会达到万分之一了。
根据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所有参加马拉松赛事的人数是7.5万人,这里面有很多人跑了多场马拉松比赛而被重复统计,但这3年还有很多新增的马拉松赛事和新增加的马拉松跑者,但新增的半马赛事很多,全马的数量其实很少,所以,能够跑马拉松的总人数应该是在10万之内的,即使超过,也绝对不会多于1.3万人。
也就是说,我跑完马拉松之后,在跑步方面,我就是全国的万分之一了。而我花了多久呢?从2015年5月开始跑步算起,到今天我一共跑了359次2364公里,按平均配速5.5-6分钟计算,花了大约13002-14184分钟,也就是216-238小时,我们取中间值,大约227小时。再加上之前的准备、热身,之后的拉伸、洗澡等配套活动,每次的时间基本比跑步的时间多25%左右,这样的总共花费的时间也就是510小时。
你看,即使是成为万分之一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也只用了510个小时,就快要达到全国万分之一的水平(比赛还有3周时间),当然,这里面有我之前偶尔的锻炼的效果,但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还是这没有间断的有节奏的刻意训练的510个小时。
所以,如果你如果真的能在一项技能上用上1000个小时,你会被自己吓到的!但是,请一定要注意保持节奏!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保持节奏需要四个东西:根据地思维、耐心、想象和节日。你get到了吗?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
我是肚财神,不喧嚣,不固执,不盲从,做一个人生的智者。如果喜欢,请关注或者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