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幅《莉达》学习艺术鉴赏
不管懂不懂艺术,对于艺术美的向往,人皆有之。同样,对鉴赏艺术美的向往,也是不需多言。然而,艺术似乎更喜欢跟人捉迷藏,它总是虚无缥缈,总是要人不断追求、不断领悟,才允许人窥得一角。刻苦追寻的,自然能偶得几分,得之多寡,全看造化;却定要有过人的天赋,才能领略更多奇妙。可遇而不可求,也许这就是艺术最大的魅力所在。
古今中外,不世出的奇才、天才们留下诸多传世名作。后人百般观摩,反复不厌,只试图同作者的思想靠的再近一些。普通人如何去接近艺术?我想学习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说艺术钟情于富于创造力的大脑、善于追求新意,但从宏观上来说,艺术一定是有着一些共性的基础和内在的根源。理解艺术的共性,对于艺术的鉴赏会起到导向的作用,就如同漫步艺术世界的导游图。
由丹纳编著、傅雷精心翻译的艺术史通论——《艺术哲学》,就是带领大家畅游艺术天地的一本导游书。丹纳在本书中不仅对美学提出科学见解,还将理论结合欧洲艺术史,讲解了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艺术哲学》是帮助人们理解和领会艺术的经典书籍,不管是艺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丹纳在书中讲解了一整套艺术的理论,他认为艺术创作与所属时代的精神风貌有着深厚的关联,时代特征会融入到作品中去。同时,艺术家个人的理想追求也会在各自的作品中凸显出来。
丹纳讲解了历史上的三幅《莉达》画作,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艺术欣赏的乐趣。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柯勒乔(高雷琪奥)分别画过《莉达》。达·芬奇的《莉达》创作于1506年。米开朗琪罗的《莉达》创作于1529年。柯勒乔的《莉达》创作于1530年。
达·芬奇很少涉及希腊罗马神话题材,据说这是他唯一一幅描绘女性裸体的画作,也是唯一涉及的神话题材。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都已经在法国失踪,现存作品都是后人临摹流传下来的。
为什么几位大艺术家都会对莉达这么着迷呢?
莉达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宙斯爱上斯巴达王丁达尔之妻莉达,化身为天鹅去诱惑她。莉达后来生了两个蛋,每个蛋里生出一男一女。其中有两个是宙斯的儿女海伦和波吕丢刻斯,后来也成为了神,分别象征美丽和虚荣。
在达·芬奇的《莉达》中,站立的莉达低眼含羞、曲线美丽、典雅细腻,天鹅以配偶的姿势用翅膀盖着莉达,旁边是双生的孩子。这幅画把远古的神秘、人与动物的血缘、视生命为万物共有而共通的异教观念表现得深入而全面。
米开朗琪罗笔下的莉达,身形健壮,面颊瘦削,四肢高举,浑身没有一点儿快乐和松懈的意味,严肃而阴沉,满含悲壮。
柯勒乔眼中的情景却是一片柔和的绿荫,一群少女,妩媚丰满,委婉动人,充满青春的气息,沉溺在爱情中的莉达微微笑着,整幅画甜蜜醉人。
丹纳分析了三幅《莉达》。他认为,达·芬奇的《莉达》充满幸福的诗意,米开朗琪罗的《莉达》拥有刚强悲壮的气魄,而柯勒乔的《莉达》透着体贴入微的深刻同情,他们都把人性中的某个主要部分表现了出来。
同一题材,风格迥异,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莉达,也许这就是艺术家无限的创造力。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把历史结合艺术知识进行梳理和讲解,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能给人打开一扇大门,拓宽眼界和思路。对三幅《莉达》的鉴赏,只是书中一个小例子。即使没有太多艺术基础的人,也能跟着丹纳的讲解,体会到艺术的美和思想内涵,就像逛艺术博物馆时,有位博学的老师带路讲解一样。再结合书后彩色配图,艺术美的浸润,会深入内心。
2017.09.19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