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简书首页就你一篇文|分享我的写作心得和套路
【各位志同道合的简友,大家好!我是原军鹏,今天是我结缘简书以来创作的第63天。今天首页只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我就和大家分享我在对关于提高写作技巧作个经验交流和自我分析总结。此举,在各位良师益友面前有点儿自不量力、班门弄斧之狂妄,希望大家对我的文字提出宝贵意见。以促我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上不断提升和进步!与此同时,希望我的文字能对得起你的时间。】
首先,我要感谢简书这个让广大草根写手得以施展锻炼、自我提升和成长的最佳平台!让我在这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充满友爱和正能量的大家庭里充分发挥和激情四射!
今天,简书首页就你一篇文|分享我的写作心得和套路我是一个80后农民工,业余爱好就是写作。这个爱好,得益于在学生时代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也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吧,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到初中毕业,每次作文课,当大多数同学在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写不出一个字而犯愁时,我早已“下笔有神”,洋洋洒洒地完成,总是第一个交作文。可以说,那几年我的每篇作文都被语文老师当成范文在全年级各班传阅,几次三番,我成了学校有名的“作文高手”。
面对这些,年少轻狂的我不禁自高自大起来,像广大文学青年一样,飘飘然地也做起了作家梦。甚至在初一时,还郑重其事地写下誓言,按下血手印,发誓要成为像鲁迅和冰心式的大文豪。(以后想起,那时真是无知妄作,可笑至极)
后来回到社会上,我依然执着地坚持写作,把写作当成比较喜欢的业余爱好之一,只要有了写作欲望,灵感迸发,就迫不及待地撂下砖头,拿起钢笔写下“满纸荒唐言”。想来,我在写作媒介方面,也是“与时俱进”的。最初就是最原始的手写,几次修改以后,把稿纸整齐叠好,塞进信封,很自负地投到当地县报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地投到《故事会》之类的杂志上,虽然成功发表的机会寥寥无几,可每当得到报社总编的肯定和鼓舞时,无异于时对我的莫大鞭策和激励!后来有了手机,就用高科技干活了,最早在百度贴吧上发一通长篇大论的牢骚,吧友们吐槽:你这是写作文啦?还真是这作文哇!有了邮箱,就在邮箱里码字,发电子邮件投稿。以致最后把能利用的写作媒介都利用了,QQ空间里发表日志,每篇日志都赢来好友们的点赞和好评。有了微信,发现微信群的读者更多,又是一个解“手馋”的好地方!于是有转到微信群里解决手痒和“炫耀”一番,自然,我这奇葩群友在各个微信群引发“轩然大波”,众群友惊呼群里“藏龙卧虎”!
就这样,我就一直在这些媒介上进行自我锻炼和推销。
直到两个月前,我照例在微信群里洋洋洒洒、密密麻麻地码下将近二十公分长的对话框时,有一位我们团队的老师~~~一位64岁的老大妈,确切地说,是一位“潮”大妈。因为这位大妈三年前才开始用智能手机,也是文学爱好者,退休于我们县的广电局。这位大妈在群里回复我:建议你用简书来记录你的文字。当时,我很奇怪,就问简书是什么东东?大妈说简书是一款最佳写作软件,你可以下载一个,你会发现里面有好多志同道合的文友和让你锻炼学习的平台!
这位大妈,就是结识简书的第一推荐人,也是第一位简友,就是我们简书用户郝建中老师。
于是,我抱着好奇和试试看的心态下载了并注册了简书。初入简书,我就被里面五花八门的各类投稿和学习的专题所吸引,更有在这里面聚集着数以万计的“下到三岁之翁,上至百岁之童”的草根写手甚至大咖级别的文友。很后悔!因为相遇恨晚!一下子便深深地爱上简书,当时激动万分,不禁大呼:终于找到组织了!
好!现在正式开始我的分享……
一 多读书看报,勤于笔记总结,才是获得写作素材的最大源泉(理论课)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一个写作者学习和提升的坚实基础。
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平时懒于读书,即使纵有再大的脑洞和极深的阅历,也绝然不会写出好文。
我说的这个“读书看报”比较笼统,以前就是单一的纸质媒介,现在如此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五花八门的学习方法多了去了。除了纸质,就包括网络文学啦自媒体之类的。经常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古今中外各个文坛名家的著作,有条件不妨都尽量读,要反复地读,深入地读。在读书同时,不光只会沉迷于作品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作品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借鉴名家的写作经验。这个比较难,因为名家们各有千秋,手法各异。不仅只会单一在文学方面去猎取,要涉及面广,这就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科学、心理学等等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尽力去全方面学习借鉴,就像一位武林高手必须全方面获得各门派武功与各类兵器实战一样。当然了,做到这个地步,很难!因为毕竟时间和条件有限,不可能一一做到。那就缩小范围,先给自己定个位吧,认为自己擅长哪类写作体裁或想进攻哪个写作方向?
给自己定位,定对了,再结合学习,找对平台,你就是人才!
在读书时,不妨准备好笔和笔记本,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写作者的严谨作风!试问有几位文坛名家不是这样的?毛泽东就非常善于做读书笔记。把自己认为文章里精彩的描述或语段用笔描记号,甚至摘抄到笔记本上。完了再分析作者这种写作技巧如何妙?妙再哪里?做笔记之后,还要作分析总结和读后感,这些理论基础不仅要记在纸上,更要熟烂于心!现在自媒体时代,利用高新技术学习做笔记更简便高明了!比如我在简书里,拜读其他简友的文章时,把认为好的文章,就收藏起来,便于学习和借鉴。
多阅读、善于借鉴、勤做笔记,这是我个人认为的提高写作技能的三大要素。
我就是个十足的书呆子!嗜书如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读过的各类纸质媒介,用“汗牛塞屋”来形容都不为过。自小就养成了个“坏习惯”,那就是只要见到带字的纸片,绝不会放过。有好几次在垃圾堆看到被丢弃的废报纸或废书上有好的东西,都要捡起来蹲在原地入迷地看上好大一阵子。几次过来,以致被人认为神经有毛病或拾破烂的。我对此不以为然,只要肯下功夫,多学习,何愁不会达到“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的写作境界!
多读书,勤学习,没错!
二 贴近生活、深入民众、身临其境,才是写作者的法宝(实习篇)
前面讲到多读书、勤笔记,能做到这一点,很不错了。但是,拥有在丰富的理论知识,不去实习,只能是“纸上谈文”。
一个写作者,就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去深入生活,在现实社会和人际交往中获取写作素材和捕捉灵感。相信这一点绝大多数作者都能做到并做得很好!
社会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一所永远也毕不了业的大学。人生就是舞台,每个人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这个舞台上也同样不能成为最优秀的演员。
一名新闻记者,必然会深入一线采访当事人的事迹和记录当事人的行动;一名传记作家,绝对会对他笔下的主人公以及主人公身边的亲朋进行采访,以致搜集到第一手资料;一个暗访英雄,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打入各类犯罪组织去卧底,从而探取真实内幕,以诫世人;一个优秀的作家,会扑下身子,深入底层,甚至扮演各种角色去体验生活,从而品尝世间百态……
这些恪尽职守的作者,他们那敢于冒险、不顾身份、不辞辛苦、不畏强权的敬业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
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贾平凹先生在写长篇小说《高兴》时,为了把他笔下的以收破烂为生的主人公刘高兴写活,就放下架子,毅然深入底层弱势群体。在西安一处废品收购站集中的城中村,老贾和众多拾荒者同吃同住,甚至打扮成收破烂的,进行“实战演习”。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才换来经典作品《高兴》。以至于该书里的出版后,爱看书的年轻拾荒者才知道那个成天和他们在一起啃着窝头吃着捞面、抽着劣质烟的老贾竟然是大作家!试想,如果当初贾老闭门造车、凭空想象,能作出那等名著吗?
人民作家赵树理,在农村和广大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挂职于我们县的县委副书记。一次下乡,偶遇两户农民在为琐事争吵,只见双方胡卷乱骂,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村人待要劝架时,赵树理竟然阻止了!只见他蹲在地上,叼着旱烟,乐呵呵地看热闹。他的这番举动,以致招来百姓的误会和不解,指责他身为一个“当官的”,就能忍心憋住不吭声,任由老百姓互相攻击?
赵树理是胆小怕事吗?是冷血无情吗?都不是!那是他在观察人物性格和形态,体验乡土人味儿呢!试想,如果没有老赵那股“冷血”,能作出众多优秀的农村题材的佳作吗?
多了!诸如此类的优秀写手多了!所以,一个称职的作者,就要离开书桌,走到社会上和生活中接触各类人和事,甚至在必要时身临其境扮演各类角色,更别说冒着危险去暗访了。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怀百感,通过这些,才能达到尝人间冷暖,品众生百态的境界。这样,在写作时,无形中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真实接地气的好文!
三 牢固的基础框架+吸引眼球的门面+黄金法则=美文
每次写作之前,我都会认为自己是建筑师,在修建一座高楼。
我不知道各位简友在写作时是否先打了草稿,我是每次都要先手写一份草稿,己经删增和修改,自认为看得过去了才正式定稿的。最起码也要列个大致提纲,把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向和中心思想点明,这就好比修建大楼时,奠定坚实基础和扎好框架。这样就做到心中有数,按照框架添砖加瓦。
然后才计划设计个好门面,我说的好门面就是文章标题。这一步很令人费脑筋,文章的标题,就像商店的门脸,就像商品的外包装,得有足够的吸引力来赢得顾客的购买欲。同样,写文章有个好的标题,就能成功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这个“好”,要有所把握。我认为要新颖独特或一下点明主题。但不能过于哗众取宠、无病呻吟,更不做骗取点击率的标题党。至于这方面的技巧,各位作者各有千秋,自己把握吧。
比如有次我看到一位简友的个人主页里有一篇题为《我曾经摧毁了中共在华北的一个党支部》,一下子就强烈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就想这位简友是何方神圣?结果拜读后,哈哈的确是的,文题相符,绝非标题党。这位简友在文后评论区也对自己取了这个如此霸气的标题而解释,表明如果换成另外一个标题比如《我们村的党支部因为我而要解散了》,读者不一定这么多。
所以说,取个恰当而独特的标题,就算成功了三分之一。
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往框架内按需填料,也就是正文。
在众多写作法则中,我最佩服鲁迅先生提出的“动物三组合”(这是我自己定义的)。据传,有人向鲁迅先生求教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诀窍,先生一语道破:凤头、猪肚、豹尾。
就是这条堪称经典的写作法则,是我多年写作历程中一直遵照的。是我自认为的“黄金法则”。
正文开头,就要掌握“凤头”的分寸。大家看图片上传说中的凤凰,它的头部是不是小巧而灵活?整体外观透着一股伶俐乖巧的劲儿。那对凤眼,清亮有神,可谓“画凤点睛”。
说白了就是开篇要短小精悍,下笔乖巧,不能才开始就啰里啰嗦或偏离主题,使读者稀里糊涂不知所文。这是吸引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
其次是“猪肚”,就是文章主题部分。就要把它比作猪肚似的,饱满硕实,尽可能用华美精辟去修饰和描述所写的人或事物。从而使读者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不禁遐想无限或对结局作出各种猜测,或假想自己身临其境,把自己比作文章主人公或事物本身。起到一个勾起读者想象力的效果。
最后到了结尾,再观察一下豹子的尾巴。我发现豹子尾巴通常有两种状态:闲暇时,虽然外表看去软软耷拉着,到外软内硬,透着一股随时爆发的内力;与猎物搏斗时,尾巴刚硬有力,犹如一把钢鞭,来回横扫猛砸,出其不意地一招制敌。此时,就要把豹尾的特性灵活运用在文章收尾上:要么出其不意地猛甩,强力制敌,彻底推翻读者之前对结局地猜测;要么处于休战状态,虽然松松垮垮,但内存力道,令读者感觉到“怎么就这样结尾了?”转而又一想,结局只能是这样了,再往下写反而适得其反。
以上就是我对写作经验和技巧的交流分享,不是很成熟和正确,希望简友们点评指正。同时,在今后写作道路上,我要虚心向各位学习,取长补短,为我们的大简书添砖加瓦,再创佳绩!
【今天,简书首页就你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