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人性本善吗?不,有些人,生来本恶。
这是看完电影《少年的你》最直观的感受。
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这个社会应该有的,它一样也不缺少。
甚至,因为对法律的无知,抑或是自觉有法律的“保护”,这些未成年人反而比成年人更加肆无忌惮、不知轻重。满腹经纶,却缺乏对生命的敬畏。诗书读尽,依然道德边界模糊。
小社会里,呼风唤雨者有之,欺软怕硬者有之,狐假虎威者有之。少年已经早早学会了攀附和站队,他们跟随的不是内心和正义,而是强权和时势。
为什么非要走那条与众不同的路?好吧,那是非和争议,你也得一并承担了。
胡小蝶“自杀”式的抵抗掀起了一丝水花,又迅速归于平静。
电影里的霸凌三人组,魏莱牵头,两个跟班。妙龄女孩们一副心肠、两副面孔。面对软弱的同学和审讯的警察,截然不同。该展示哪一面,她们很是知道。
其他同学选择了沉默。但这很难去责怪谁,毕竟连成年人都未必有站出来的勇气。谁都不想成为猎物,“如果我为你说话,那下一个被霸凌的人也许就变成了我。”这种近似恐怖的氛围,锁紧了发声者的嘴。
因此,在陈念为胡小蝶的尸体盖上校服,并向警察说出真相之后,欺凌便如影随形。
球场上狠狠砸到后脑勺的排球,下楼时踹向后背的脚,座位上明目张胆的污水,街角巷尾的围追堵截,面对这些,战战兢兢的陈念求助无门。
报警不了了之,可悲的原生家庭也无法依靠。
好好学习,考去北京,成了她唯一的信念。似乎远离了这里,一切污秽便甩开了。
有人住高楼,有人处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锈迹斑斑的小北,给陈念圈起了一个安身之地。他们相互依偎,挣扎的活着,给彼此一点点关怀。小北懂陈念对北京的向往,爬出泥沼何尝不是他的一个梦。陈念把梦寄托于高考,而他,把这个梦,放到了陈念身上。
量大写过,高考是一道分水岭。从它结束的那一刻起,人光凭努力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了。
这是陈念能够把握住的最后机会,她一分精力也不想浪费在别处。
一忍再忍,小心翼翼。却还是被魏莱为首的恶魔们堵在暗巷剪碎了头发,撕烂了衣服,拍下了视频。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习惯于向受害者要理由,他们为什么偏偏霸凌你?这是有原因的吧,不然为什么不是别人呢?反而去为霸凌者开脱,压力大,年级还小,只是玩笑而已。
陈念没有抗争的时间,也失去了抗争的信心,她没有报警,也阻拦了冲动的小北。
高考,高考,她期盼着,靠它逃出生天。
陈念顺利的参加了高考,在小北为她顶罪之后。
高考前夕,魏莱再次找上门来。她像一朵妖艳柔弱的花,吐着嘶嘶的信子,纠缠中透着阴森的气息。苦苦哀求不成,转脸又恶语相向,她知道怎样激怒陈念。陈念的错手一推,花枯萎了,陈念的梦,也碎了。
小北以未成年轻判的理由说服陈念为她顶罪。审讯室的交叉问询将影片的情绪越推越高。是谁,为保护你不留退路,又是谁,为成全你不计付出。好的,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警察小姐姐想必是被保护的很好。她一直反问周冬雨,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不求助于警察。她大约是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正义到不了的地方,比比皆是。
高考结束,跟随此案已久的郑警官去找陈念,这也是我觉得整部电影周冬雨贡献了最佳演技的一段。当郑易告诉转身离去的陈念,小北其实已经成年时,陈念本来笃定的背影突然就塌下去了。她哑声哭喊,我们只是想离开这里。太无力了。这跟《我不是药神》里黄毛被抓的那一幕如此相似,徐峥悲愤的质问,他只是想活下去,有错吗?
蝼蚁偷生,何其艰难。
-end-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