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阅读一本书后做些什么事情可以决定你的阅读质量?

2019-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读书而知不足

 今天拜读了赤羽雄二写的《麦肯锡精英高交阅读法》,赤羽雄二在麦肯锡工作了十几年,并且创办了麦肯锡在韩国的分公司。多年的咨询行业工作经验,让他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惯性地使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方式去对待每件事情,目标性很强,会强调并且找出目标落地的方法且执行。

日本人写书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明明可以三言两语说清楚的几句话,他会用一本书的内容来论述。他写的这本书中,我认为最具价值的点就是他的建立读书档案的方法,是对我们阅读后的转化进行检验的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你会不会有看完书本之后就马上忘记内容的这种阅读经验?

阅读完后做完读书笔记就觉得大功告成了,其实回顾的时候会发现抄写的都是名人名句,心灵鸡汤?

做笔记时觉得这个是重要,那个也是重要,越写越多?

我觉得作者使用的建立读书档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找到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在读完每一本的书后,就要写一篇“读书档案”,内容如下图:

1、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填写这项内容可以让我们找到阅读书本的初衷是什么,我们阅读这本书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学习到什么知识?

2、阅读后的收获、感受

这里填写的收获或者感受,不需要有多华丽的辞藻,只要写出自己心中所感受到的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促进我们对书本内容的再次思考,作者提到,哪怕你写上这本书让我很失望,也是一种阅读后的感受。

3、阅读此书之后,会采取哪些行动

这一项是阅读后是否转化的重要步骤,我们读书就是希望可以改变自已,或者解决某一点的疑惑,如果看完一本有帮助的书之后,不将里面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行动的话,你的感触和改变就只限于看完书后的那一两天,或者一两个小时而已,过后通常就会忘记一干二净。

所以这一步很重要,而且要描写得尽可能地详细具体,有时间要求、可量化,如阅读完《四点起床》后,很多人都想尝试在凌晨早点起床,那行动就可以描写为“10月份坚持每天6点起床”。又比如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将会采用这种方式来管理我看过的书籍,我就会写下“周五前打印读书档案的表格,每读完一本书之后填写读书档案”的行动计划。

4、3个月后会做什么 ,有什么样的改变

在第3点的时候,确定了行动目标之后,第4点其实是做一个达成目标之后的预判,尽量描述具体通过行动后希望达到的状况是怎么样的,我觉得这里还可以贴上图片,这样将会大大地激励你坚持完成定下来的行动。

填写完以上四点之后,还需要定期回顾档案内容,比如每周五晚上看一下,然后在第3点和第4点后面写下评价以及完成情况。有些行动可能设置的时候会存在偏差,完成不了也没关系,真实地记录完成情况就可以了。

我现在用康奈尔笔记做读书笔记,看到想记录的点,写下来之后,再写自己的感想,在最下面一栏写上自己的行动计划,然后就会发现一本书至少要用三到四页纸来做笔记,但写完一本笔记之后,会发现回顾的时候要一篇一篇地翻,特别麻烦,作者这种读书档案的方法就很好地解决了我这个问题。

读书档案打印出来后,做成活页的形式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方便根据书本的类别进行归档,当你一个月、半年、一年来回顾自己读过的书本,或者要做书单介绍的时候,对照这个读书档案就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完成啦!如果你也觉得有用,那就一起用起来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