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电”风波

2017-05-29  本文已影响74人  高尚笑

2017-05-29 16:00阅读:20

“密电”风波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出了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

“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从此以后一直到现在,探求“密电”的人或学者一波接着一波,从没停止。而探讨的焦点一个是:这份密电到底有没有?二是:这份密电中是否有“如中央不同意南下,则武力解决(或彻底解决)”这句话?

为什么这封密电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一、 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二、涉及分裂后,四方面军人员损失惨重;一方面军由于走的仓促,许多伤员不能顾及,也有弃伤员而去之嫌。等等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如是说:“密电”是他亲自参与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更明确,即“武力解决”;还回忆了“密电”的全部文字;同时也把当年收译和送交“密电”的全过程作了说明。

“密电”风波

20世纪80年代,原广州军区三局局长贺俊侦也卷入了密电风波。

贺俊桢“破译电”的贺氏“密电”如是说:译电和破译电是两种不同的渠道。译电是内部的通讯,破译电是对敌方的电讯侦察。这就是说,按他们的说法,这两种途径中双双获取了张国焘“武力危害中央”“密电”。

“密电”风波

贺俊侦,(1913-2004)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东源潜龙村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任军委二局报务员、电台台长。 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股长,参谋训练队队长,三处政治协理员、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一处副处长、政治委员、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情报部五局副局长,军委技术部二局副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三局第二副局长、二局政治委员,广州军区三局局长,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校长。

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说他从来没见过这个密电,也不知道陈昌浩是否看过。而陈昌浩也从来没承认见过这个“密电”。

《杨尚昆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这样谈到“密电”的来龙去脉:“第一个看到的是前敌参谋长叶剑英,他是最先收阅张国焘来电的,据他说,内容是速令右路军南下。叶剑英发觉张国焘起了歹心,趁陈昌浩正在作报告的机会,把电报先送给毛主席。那个电文不长,大约有一二百字的样子。毛主席把它抄在一张包香烟的纸上,让叶赶紧将原电送给陈昌浩和徐向前。”

值得注意的是,杨尚昆提到的电报内容只是“速令右路军南下”,另外就是“叶剑英发觉张国焘起了歹心”,他并没有提到电报内容有“开展党内斗争”,更不用说什么“武力挟持中央”了。而且毛泽东在抄下电文后,还让叶剑英将原电送给徐向前和陈昌浩。如此看,这封密电就就没那么秘密了。

彭德怀这样谈“密电”事件:“叶剑英秘密报告:张国焘来电南进,毛主席亲到徐、陈处商谈行动方针,陈谈,张总政委(张国焘)来电要南进。毛主席即说:‘既然要南进嘛,中央书记处要开一个会。周恩来、王稼祥同志病在三军团部,我和张闻天、博古去三军团司令部就周、王开会吧。’陈昌浩同意了,他们未想到是脱身之计。我和叶剑英商量,如何偷出地图和二局,在明晨拂晓前到达三军团司令部北进……。”(《彭德怀自述》,203页)

1995年出版的《叶剑英传》也没有正面回答徐向前的问题,但引用了叶剑英本人1982年3、4月间同军事科学院几个同志的几次谈话内容,叶剑英这样谈“密电”:“是张国焘发来的,语气很强硬。我觉得这是大事情,应该马上报告毛主席。……他(引者注:指毛泽东)看完电报后很紧张,……迅速把电报内容记了下来。然后对我说:‘你赶紧先回去,不要让他们发现你到这里来。’我赶忙跑回去,……把电报交回给他(引者注:指陈昌浩),没有出漏子。”

由此可见,这段历史还不能完全说清楚。

至于张国焘是否有用武力解决中央的具体行动,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任何张国焘企图用武力威胁中央的客观证据。后来在延安批判完全失势的张国焘时,只提到张国焘的三大错误:土匪主义、军阀主义、分裂中央,丝毫没有提到他有武力挟持中央的阴谋。

若干年来,这份“密电”老不露面。20世纪80年代初,党史专家胡华在会议上公然宣称“武力危害中央的问题,危害的实质不能改变”,“电报在叶帅手里”。(转引自朱玉:《与廖盖隆谈话要点》,1982年10月28日)结果有人来到叶剑英处,找出来的还是一张报纸,还是报纸上那段吕黎平的回忆。贺俊桢侦不过是讲了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

叶剑英是“密电”问题的最关键的关联者,是首先提出“密电”问题的毛泽东在发言中唯一涉及的人物。同时,毛泽东还着重指出了当时叶剑英“偷来给我们看”的电报内容。数十年来,关于“密电”问题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而无数与“密电”问题毫无关联的人士也都要来发表一通关于“密电”内容的文字。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偏偏最为关键的当事人叶剑英关于“密电”内容的具体说法,始终没有公布,有的学者找遍了所有有关材料,都找不出叶剑英直接叙述“密电”内容的文字。

历史证明,叶剑英是一位大智慧者,他饱览历史风云,“一生唯谨慎”,“大事不糊涂”,自然也就有自己行事的逻辑和风格。不过,他终究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道难解之谜。

这封密电到底有没有?你认为哪!自己去悟吧!

2017.05.29编辑

附:1990年9月21日,徐帅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在十大元帅中也算是高寿者之一。近日,曾兵在《人民日报》读到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写的一篇回忆文章,贺捷生“以女儿的名义”解读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人,感人至深。曾兵摘录部分如下:

对待历史事件,只重事实的态度令人折服。徐帅的爱妻程训宣早在鄂豫皖苏区肃反时,就被张国焘残酷杀害,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可谓是杀妻之恨,但徐帅对等张国焘的历史态度却是那么的令人折服。作者写道:在编写《叶剑英传》的选题确定后,被告知徐叶两位老帅对长征途中张国焘的那封密电有不同看法。他们相约当面交换了一次意见,最终达成协议:此“公案”宜粗不宜细。叶帅离开后,徐帅留下我,拉住我的手说:“闺女啊,我们的话你都记住了吗?”我说,我都记住了。他又说:“我和叶帅都是经历过的人,这些历史我们在世的时候要搞不清楚,后人就更搞不清楚了。我们搞清历史,不是为了去追究哪些人的责任,而是要总结经验教训,警醒后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