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途乐旅行·在路上

波士顿观感(九)

2017-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兰山夜话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在有些领域上取得了骄人业绩,甚至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交通铁路建设,就连美欧发达国家也要刮目相看。国人常常以中国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引先发展而引以为豪。

      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中美孰强孰弱?仅从个人的视角,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波士顿观感(九)

        一. 就交通设施的新旧程度上,中国优于美国。通过波士顿的所见所闻与北京居住多年的感受,感觉中国这方面明显优于美国。美国的高速公路显得土气,路面上的沥青路面上的沥青脱落较严重,甚至砂浆混凝土裸露。其路两侧的护栏显得陈旧简陋,S型不锈铁皮直接用螺栓固定在木头桩上,不锈铁皮因多年的空气氧化而失去原有的光泽,木桩多以松木为主,虽未腐烂,但也因风化显得黑黢黢的。公路两侧见不到在中国常见的里程提示牌,见不到那种高大的安全提示电子显示牌。路中间的隔离带多以草坪或灌木丛组成。有一次我到Costco超市要走过近一千米的公路,此公路要分别横跨地铁桥和米斯蒂克河,横跨米斯蒂克河的是铁桥,桥面上居然直接铺就的小方格空心钢板,透过小方孔能看到桥下河水的涟漪和游荡的野鸭,各类车辆甚至数十吨重的卡车从桥上的钢板上呼啸而过,走在桥边不到两米的没有防护栏的人行道上,桥面钢板的颤抖和汽车轮胎磨擦钢板的轰鸣,使人胆颤心惊、惊恐不已。提起此事,美国人调侃似的说,美国家家都有车,谁还走那么远的人行道?你的前后有其他人吗?我无言以对。分不清首尾的车流依然继续“流淌”在如此简陋的公路及桥梁上,莫非这就是美国交通现状的缩影?

美国的地铁多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广为建设的。波士顿的地铁更早,是1896年建成的,比兰州人引以为豪的黄河百年铁桥历史还要悠久。现有的设施虽看不出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岁月风尘痕迹,但也看不出有什么符合现代技术或时代特征的元素,唯一能显示现代气息的是进站口的电子刷卡机,以及显示站名及到车时间的电子显示屏。站内路面有的地砖磨损得已不显出本色,有的已出现裂纹或缺棱断角了。见不到类似北京等城市常见的高大、有气势的地铁站房楼,在这里的地铁出入口有的与汽车停车场(立体多层)相衔接,有的设在繁华超市的入口,有的设在大学校园建筑物(非教学)一隅,有的干脆就在繁华街道的某座写字楼底下,显得很无面子和缺乏应有地位。美国的地铁不设安检,没有安检人员,无安检电子系统。地铁车厢是五六十年代的“爷爷”辈“奶奶”级的,车厢形状特像中国七八十年代的火车车厢(略小),车厢内备有的是连在一起的帆布座椅,车厢地面铺就的是中国七八十年家庭常用的那种地板革。车厢两头及门口上方没有电子显示屏,听到的只是语速很快的低沉的男声到站提示的英语直播,初来乍到不熟悉英语的外国人常常一头雾水,生怕坐错车或下错站。我头次进入美国地铁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到了美国?

        这里的公交设施比不上中国北上广等大城市,仿佛与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水平相当。公交车同地铁车厢一样较陈旧,而且大都是双开门的中型车体,很少见到像北京常见的那种三开门的“大通道”公交车。公交车站的站台只是有一条木长凳,旁边配一个专门为老人或残疾人简陋的小小的防雨棚(只能坐三四个人),这还指的是大站。一般的车站只是在人行道上立一块并不大的长椭圆形的牌子,一面标明“T”(公交车),一面只标明路次的阿拉伯数字,牌子上既无本站站名也无沿途所经站名。但公交车进出站很准时,几乎不差分秒,非市区公交车途经时间间隔较长,短的一刻钟,长的要二十分钟。上车刷卡或投币,坐一站和坐到底都是一个票价。没有售票员,司机只顾开车,乘客下车需提前按座椅旁的按钮。这里的公交车及相应设施与中国六七十年代差不多,当然了校车除外。我奇怪的是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制造出来的F15、F16战斗机的水平至今领先全球,仍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机型,而不愿在制造先进的地铁车厢和公交车上下功夫?现代的军事装备与落后的交通设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令人匪夷所思、很难说得清楚。最近波士顿(也有其他城市效仿)与中国中铁集团签订了大批的地铁车厢制造合同,中铁专门制造了新型地铁车厢样车模型(有三分之二车体大小),市政府特意将其放在市中心广场供市民登车参观,这在波士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难怪有位地铁站工作人员大叔给我们看他手机拍摄的该车体照片,眼神中透出了赞赏与期待。

      二.  在交通设施的实用和适用便利性上,美国要优于中国。从公路的总长度上来讲,美国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却居于印度之后,排到第三位。2013年、2015年间的统计,美国为689万(2013年)公里,印度为468万公里(2013年),中国为457万公里(2015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至今纵横交错的公路犹如“动静脉血管”一样遍布美利坚“全身”,密密匝匝地犹如“毛细血管”一样充遍“身躯”的每个“细胞”。可以说,美国的公路早已遍布所有乡镇村落。中国仅随美印之后,近三十年来把交通建设列入到国家站略高度,并做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引擎或助推器,举国之力进行了投入,现在已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公路已经通入到所有县城(西臧个别县除外),但通到所有乡镇恐怕还任重道远。

      从高速公路上来讲,中国的公路里长遥遥领先世界,中国已达到12万5千多公里,美国才7千5百多公里,印度才1100来公里,俄罗斯1万2千多公里。中国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连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都羡慕不已,在总统竞选演说中多次扬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迎头赶上中国。

    中国高铁总里长已达12万多公里,运行速度最高达360公里时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美国现在一寸高速铁路也没有。在波士顿居所窗外不远处,时常看见与地铁轨道并行的铁路上疾驰而过的美国火车。全是内燃机车牵引,牵引的车厢不超过十节,整个列车中间有两节双层车厢(卧铺?),通过的频率到挺高,但感到其运力低下,运力提高的余地很大。明显感到其现状与高铁时代还有一定的差距。美国要效仿中国大上高铁项目恐怕特朗普总统一人说了不算,美国民众及议会如何看还很难说。现在美国社会舆情普遍认为;我们为什么要上高铁?难道我们的民航飞机还不够多,飞得还不快?我们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网还不够用?

    但从其交通实用及适用性上,个人观点觉得美国优于中国。一是美国交通的利用率高,特别是公路,波士顿附进的高速公路及市区公路车来车往,车流大、车速高,公路利用率颇高。不足百万人口的波士顿居然有六条地铁线,每隔两分钟就有一趟地铁列车经过,而且每天由凌晨五点运行到午夜十二点。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维护公民利益上。在美国公路上极少见到收费站,据美国朋友讲,美国公路(含高速公路)基本不收费,他举例,从加拿大多伦多开车到美国纽约往返一千六百公里多的路程只收一次费,而且只交了十来美元(70元人民币)。而且只在快进纽约市前收一次,出城则一路绿灯、决不收费。据美国朋友讲,美国的养路费用仅靠轮胎耗用费、大型货车运行费、汽油税支撑。而中国公路上数不清的收费站像吸盘似的附着在高速路的“躯体”上,以“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招牌理直气壮地年复一年地收着高额度的过路费。无人说清这几千亿的过路费到哪去了?居高不下的过路费对推高运费及物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边是收费还贷、收费养路,一边又是失修公路的不断塌陷。高价的运费及燃油费似两座大山沉重地压在运输业及全国百姓头顶上,成了世界交通行业上独有的奇葩。

      三.  在交通设施运用管理上,美国优于中国。前面提到,交通设施等基础建设规模上,美国不如中国。但在其管理上中国可就比不上美国了。在波士顿市中心有个全美很有名的唐人街,在跟前的几个社区里居住着不少一百多年前修建铁路和公路的华工后裔。他们的先辈用凄楚和血汗,乃至生命修建着太平洋中央铁路和贯穿美国东西的公路。这些公路的沥青不知铺了多少层,这些铁路的铁轨不知换了多少根,但这些“祖爷爷辈”的铁路公路依然在发挥着作用,用它们古老的“身躯”年复一年地承载着似长龙的不间断的“铁流”“车流”。这一方面体现了高超的设计技术及优质的施工质量在美国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也充分提现了上乘的管理维系着运行一百三十多年的老铁路能继续做到不遗余力、“老牛伏骥”。“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管理至上”的理念在美国祖辈相传、延续至今。这也是美国在靠老底子、吃老本,凭技术垄断而始终维系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重要原因。在波士顿有许多两三百年的老建筑,依然被当作写字楼、办公楼、律师事务所、社团组织驻地等继续使用,高额的租金及门票收入大部分维系着这些珍贵老建筑的“寿命”,这些“长寿”的建筑如今看来依然完好如初。而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铁路公路的命运就不同了,老建筑可通过“以房养房”的方式延续“生命”,而老铁路老公路继续透支着自己的“生命”,折旧费恐早已成了负值,靠税后些许利润反哺铁路公路去更新改造谈何容易?这也是美国交通基础建设欠帐过多,交通设施与国力不匹配的主要原因。路面上已不是当年的沥青,路轨也不再是当年的路轨,承载其上的已不再是欧美古典马车和喷烟吐雾的喘气的小火车,而是具有现代气息的各式汽车和燃气电力机车。路面再旧、路轨再老,但气笛照鸣、车轮照转,老旧铁路公路依然发挥着老美国民经济运转的大动脉作用。有人调侃,若发生在中国,波士顿的这些建筑、这些路会不会也像北京的许多老建筑及城墙城门楼子一样遭遇大破另立的下场?我肯定的回答,不会的,再也不会了!中国已痛定思痛,毕竟中国也在与时俱进!

      乘客不但在站台,即使躺在家里的床上通过手机上网即可知晓自己将要乘坐的地铁列车或公交车到站的准确时间。在诺大的地铁站里只能看到三五个地铁管理人员,进入口数台排刷卡机旁绝无人看管。有个移民不久的华人讲,他头次进纽约地铁站时,发现角落垃圾甚或有大小便散发的臊臭味(公厕极少)、可怕的是还可见到几个老鼠在悠闲地穿越轨道。他大为惊愕甚而怀疑自己移民是否是个错误?但过了不久,许多事实改变了他的疑虑。交通的便捷、准时、安全、费用的低廉等大大抵消了日常管理上的缺失。

        美国高速公路路面非常宽大,中间绿色天然隔离带,不但显示了美国国土的绰约有余,骨子里显示的是当初设计者及建设者、议会及地方政府的长远前瞻性。现在美国要对老旧的公路进行改造非常容易、简便,无须进行过多的拆迁。况且眼下公铁路网密布、公路铁路虽然陈旧但仍可安全高速运转,无须动辄进行“翻烧饼”似的改造!再说各地议会不是好惹的,財政支出的决算不能政府说了算,必须要过各地议会批准的关,纳税人纳的税决不能任意糟蹋?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对铁路公路进行公司化的管理。在美国从工程项目的提出、到规划及设计、施工及峻工后的运行等有一套近似苛刻的法规及管理约束,政府部门无权掌管审批。在美国工程项目要是发现黑厢操作、行贿受贿、层层剥皮分包似的榨取豪夺,那是要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的,有被重判四五十年的“鸡”在前头,后面的“猴”们哪个还敢轻举妄动?我们国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贪腐的重灾区,官商勾结、行贿受贿的“风水宝地”,层层分包造成的偷工减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十数省的交通厅长及主管省长甚至有的连续三茬地前腐后继,纷纷落马。高速公路建成不久因“豆腐渣”败露而多次塌陷的例子比比皆是,充分暴露了在管理体制上的漏洞和法律上的缺陷。好在中国加大反腐力度,正在堵塞漏洞、关紧笼子、铲除产生贪腐土壤。美欧等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强化制约机制,杜绝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贪腐的具体办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美国对维护公民(纳税人)利益在享用公共交通设施上,在细节上体现的尤为淋漓尽致,对此本人在前面几篇观感里已经涉及到过。红绿灯、人行道、指示牌(许多是移动的)等设置非常合理非常人性化,使人处处感到真正做到了尊重人权、维护人的尊严(我们讲的以人为本)得到了切实的体现。行人过马路,只要遵守交通规则,所有的汽车,不管是载重汽车、世界级豪华轿车、不起眼的轿车或摩托车,老老实实地停在原处等你通过人行斑马线,哪怕是你因腿脚不便而慢腾腾的行走,脾气一贯急躁的美国人此刻会以绅士般的风度等着你过马路后才会踩动脚下油门。在美国驾车与行人抢道是违法的,无处不在的监视仪会对惩罚违法者提供证据。不单纯是因怕违法所致,这与良好的公民素质密不可分。而公民的良好素养成不是天生的,或者是靠品德教育灌输一蹴而就。这难以与漫长的日益完善的法规约束相切割。

        在波士顿的街头几乎见不到戴大檐帽的警察、协警、保安、戴袖章的管理人员。说实在话,距今我也不知道交警穿的啥样服装。在附近有一溜子的超市,其门前有一个颇大的能停四五百辆车的免费停车场,即无围墙也无人看管,但始终秩序井然,从未发生过争抢停车位或刮蹭事故。有一次我到波士顿市中心附近的马路上,看到一个司机主动地为刚才的路边停车,在装有微型显示屏的交费桩旁刷卡交费。据出租车司机讲,在美国别想躲避交通违规或逃逸交通事故,只有主动接受惩罚或制裁是唯一出路。要知道美国的硅谷多少年以前研制的电子数据控制及处理系统已无所不在地覆盖在诸如交通基础设施或其他领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