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对孩子长期发展有益的能力?——摘自《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
什么是对孩子长期有好处的能力呢?
从学业上看,对孩子成绩影响最大的,是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逐渐显现的深度理解力的差别。成绩的分化差不多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此后有很多科目的学习会始终呈现巨大差异。
那么这个深度理解力又是什么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其实简单来说,是与思考习惯有关。一个人如果经常进行主动思考、独立思考;如果任何事情他能不满足于被告知答案,而期望自己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答案;如果他能习惯于透过表面思考深层次的原因;如果他经常与人沟通自己的想法,能理解不同的观点,那么学业上遇到的问题就不会成为他学习上的障碍。
跳出学业看,对孩子长期发展最有益的能力是什么呢?是一个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自主性。
人的自主性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自我决定论已经成为这些年最热的研究领域之一。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发现,能够为自己做选择、做决定、把控自我人生的方向是一个人获得长期幸福的最重要因素。而我们也早就听过:孩子自我驱动的学习,有更长久的良好效果。
那又该如何让孩子具备自主性呢?
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参与到人生的选择中,为自己的学习、做事方式、时间管理做决定,让孩子有机会为自己负责。父母对孩子要像对成年人一样尊重,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做主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所有这些都是把孩子人生的主人翁地位交到孩子手中,而逐渐形成的习惯会让他在未来的人生中找到方向。
因而,这两重习惯——思考习惯以及自主习惯,就是我们在孩子启蒙阶段为孩子打好的基础。
买菜也好,做饭也好,读书也好,睡觉也好,如果我们能在生活的每个细碎的瞬间,与孩子深入交谈,聆听孩子的声音,尊重他的选择,让他决策他的生活安排,与他讨论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他去思考,鼓励他提出自己的理念,那就是最好的启蒙了。
由此可以看出,给孩子安排过于密集的兴趣班,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减弱了孩子自我安排、自我做决定的能力,也没给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反而是一种不利于孩子长久发展的启蒙方式。
启蒙不是量化的数字,也不是一丝不苟的表格。启蒙是开启孩子的内心,并用耐心聆听孩子的内心,是让孩子内心深处的思想与自我意识萌芽而出,扎根于肥沃的泥土,自我推动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如果一定要进一步要求孩子在学龄前有认知上的发展,该让孩子学习什么呢?很多技能都可以学。认字和数学可以学,在马路上认识商店的名字,过生日的时候计算年龄差,这都是非常好的学习。只是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无须刻意攀比。
比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习惯——对于任何不理解的事物发问的习惯。
如果孩子听到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明白其背后的原理,对来龙去脉深入探索,对不懂的地方能够及时追问,对听懂的地方能够举一反三,那么这种习惯未来代入学校的学习,会形成对于高年级复杂知识依然有效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说到底,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浸润,最重要的是行为态度上的浸润。父母的焦虑或信心,也会在无形中传导到孩子身上。若我们对孩子多一些信任,他们也会对自己多一些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