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入睡
主题
陪孩子入睡
事件
昨天上完葛吉夫神圣舞蹈回到家给儿子洗濑完,我也陪着他上床睡觉了。三天没在家,我回来儿子特别高兴,趟在床上奶声奶气“咩咩,咩咩”地叫我(平常他叫我“妈妈”,撒娇的时候就会叫我“咩咩”),他叫唤我快点上床,只要我在家每天入睡前我都和他一起趟下“讲今天”,各自分享今天发生的事,大部分都是我说,他有时也能说上一些,这是他从小每天晚上与我的专属时光。
我分享了一些上葛吉夫神圣舞蹈的感受,我问他有什么要分享的吗?
儿子:“没有。”
我提示他:“妈妈三天不在家,没有陪你,真的很想听听呢,高兴的、生气的、无聊的、伤心的、害怕的、惊奇的……都可以。”
儿子想了一会儿说:“我的腿的这个地方有点疼,我不知道是怎么了就疼起来了。”
我给他揉揉腿,又接着说:“宝贝,上次妈妈不在家去上了四天的课(九型二阶),爸爸也不在,外婆临时过来带着你,你有一些压抑的情绪,有两次很长时间的向我发火,后来我才意识到你是通过发火来发泄压抑的情绪,寻求我的关注和疼爱。这次还有吗?我很在乎你,有时候难受的事情说出来就会舒服很多。”
儿子:“妈妈,你刚才说的话我感受到我心里像这样‘be’的一下就舒服了。”他边说边用大拇指和食指对着弹了一下,表示‘be’的动态感受。
呵呵,儿子虽然还不会什么形容词,但对自己感受的表达真实又生动。
及时反应
听了儿子的话我安心地在他身旁陪他入睡。
身体反应
儿子很快睡着了。我还趟在他旁边,一开始很放松踏实,不一会儿就僵着了,情绪低落。
内在对话
三天不可能一点压抑的情绪都没有呀,我在他身边这么关注他都还有呢,何况我不在?虽然他是7号,负面的情绪很快翻篇,可是我不能强化他逃避和合理化的模式呀。虽然他刚才的话很窝心,可是不代表没有一点伤痛呀。我引导了这么久他都不说,我要是强制他说又不合适,真看不透他的小心理,也许他越大就越不会跟我沟通他的心事了。
内在感受
儿子不在身边,特别是我好几天不在家,我总担心他会积压了什么情绪,担心他没有得到及时疏导,慢慢发展成有心事压在心里不和我说,慢慢地变得像我一样压抑。而且这样会不会和我的距离也慢慢变得疏远了?我有一种失落感。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调整,我发现不是孩子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孩子,我慢慢放下心来把儿子单独送到别的小朋友家庭去玩、好几天离开家单独去上课,这样的放手让孩子和我都渐渐开朗起来。
可上次二阶复训回来,儿子两次借题发挥地大发火,虽然后来跟他一起疏导了,但我仍然心有余悸,不放心,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有愧疚。
情绪勾子
1、小时候爸爸经常到各个地方出差,经常不在家。我对爸爸出差的地方很好奇,很想跟爸爸一起去,但一直没有直接表达这个渴望,我认为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2、爸爸出差,我会想着给他制造一些小惊喜让他回来的时候看到,吸引他对我的关注。
3、爸爸曾和他的朋友聊天时说过:“小孩就是六岁之前好玩,过了六岁就不好玩了。”我听了很不舒服,原来爸爸跟我在一起是只是觉得我好玩,我再长大一点爸爸就更不会跟我在一起了。
对爸爸的情感连接一直得不到满足,长大后变成了对爸爸的评判指责憎恨纠缠。
限制性信念
我的孩子一定也缺乏跟父母情感的连接,我不知道怎么满足他的情感需求,我担心我做得不够好,做得还不够。
真相
1、我在儿子身上投射了小时候的自己,因为自己情感上有匮乏,演绎儿子身上也有,我照顾儿子就像照顾小时候的自己。
2、在和其他家长、老师的沟通中很多次得到这样的反馈,儿子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是信任的,他认为他人和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他呈现的状态也是友好而善良的,这份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源于他情感的满足。我已经做得很好。
3、没有完美的父母,发现问题便是改善的机会,重要的是我保持一颗渴望成长的心,我的成长也会陪伴着孩子的成长。
4、儿子前两次发火是借题发挥,因为情绪背后——接连好几天渴望被爸爸妈妈看到、渴望爸爸妈妈陪伴没有得到满足,一但这个渴望被关注到,他就已经疏通和满足了,至于外婆不了解他,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方式对待他,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
回应和选择
1、我自己童年的伤痛需要我自己去面对和疗愈,这个需要跟孩子剥离而不是纠缠孩子。
2、即使不在家,也可以抽空电话联系或与孩子视频,彼此安心满足。
3、每个人此生都有自己的功课,孩子也有自己的功课,我尽量做好我自己的部分,孩子的交还给孩子,信任他的成长,陪伴和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