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每周500字心理专题推荐集

不想落后于时代,就要善于充电

2016-10-11  本文已影响2300人  河南张宏涛

/张宏涛

前几天手机突然无法开机,很郁闷,担心手机返修的话,会导致里面的照片和录音都消失了。在网站上留言后,锤子手机给我打电话,问我是否试过强制开机?就是把手机连接上充电器,然后长按电源键30秒到一分钟……我试了一下,居然成功了。手机总算开机了,然后我发现手机只有1%的电。

我明白了,以前无法启动,确实是因为透支了电池的能量,全耗尽了,所以即便充上电,也不会立刻就能开机,不仅如此,因为电量耗得太干净,手机出现假死状态,连0%的电量都不显示了。所以即便充着电,我也多次都没打开手机。这次强制开机,对电池和手机本身也是有损害的。但也只能如此了。

想起我家的电动三轮车刚买回来第二天就出现这种情况,半路上把电瓶耗净,于是电池的能量越来越小,这类情况对电瓶损害非常大。我家的电动车也出现过这类情况。

不仅是车如此。人体本身也一样,如果在疲惫前休息一下,很容易恢复过来,但如果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想要恢复过来,就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永远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会留下不可逆的病根。我们中国人过去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所以很多人(比如劳动模范)都留下了终生无法痊愈的疾病,特别是运动员。

不仅人体如此,人的精神也是如此。鲁迅晚年时,曾经在《这也是生活》中提过:

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高中毕了业,却只好到袜厂里去做学徒,心情已经很不快活的了,而工作又很繁重,几乎一年到头,并无休息。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懒,支持了一年多。有一天,忽然坐倒了,对他的哥哥道:“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他从此就站不起来,送回家里,躺着,不想饮食,不想动弹,不想言语,请了耶稣教堂的医生来看,说是全体什么病也没有,然而全体都疲乏了。也没有什么法子治。自然,连接而来的是静静的死。

这就是没有充电,只一直耗电的结果。能量耗完,油尽灯枯,哪怕是年轻人也不行。如果在疲乏前能够及时充电,过不了多久,人就又变得生龙活虎了。但如果等到能量快枯竭了才充电,不死也得脱层皮。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说的并不单纯指身体方面,但普通人往往只在意身体方面。即便是过劳死的年轻人,媒体和公众也大都只会想到身体的熬夜,身体的休息不好,最多想到精神压力大,却少有人想到,这是没有充电,能量耗尽导致的。

当然,绝大部分人没这么惨,但我真的见过很多拼命向前冲,但后来一蹶不振的人。都是前期精神消耗太大,最后心理能量耗尽,心死或者至少假死了。如果在心理能量耗尽前,及时充电,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充电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我并不想一一列举,《你充满电了吗?》一书从能让电量满格的三要素:“意义、互动和能量”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作者汤姆·拉斯16岁就被诊断患上了癌症,并因此失去了左眼,如今他已经与癌症斗争了二十多年。正因为这个特殊身份,这个被判了绝症,随时可能病逝的人比普通人有更强的求生欲望,他采用各种办法,让自己激发出了旺盛的精力,作为盖洛普公司全球咨询业务负责人,他领导了一系列研发项目,出版了一系列畅销书,多部畅销书共占据《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单300多周。该书浓缩了作者在为人生充电这个主题上的二十多年的经验,值得你一读。

下面我来说说我自己的充电经验。我不需要刻意去充电,因为我随时都在充电中。我所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既是在输出,也是在充电(输入)。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造梦师/太极作文创始人/写作指导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格言》等大刊的签约作者)。

我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梦想都是一体的,因此,我的充电和输出其实也是一体的。我在输出的同时也是在充电。我输出的越多,我的电量就越满。

我做心理咨询,帮助来访者化解心理问题,这是在输出;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理问题,我的经验不断积累,这不也同时是充电?当然,心理咨询师不是神仙,不能包治百病,也会有棘手的问题,也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这些会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去探索心理的奥秘,会更有动力去充电。

比如我教家长如何更好地对待他们的孩子,这是在输出;但同时,我也是在充电,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的理论不断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和改进,去粗取精,我的理论也变得更成熟,我的能量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比如我做写作指导,这是在输出;但通过指导学生,让学生把一篇平淡的文章修改成一篇妙文,我的经验也增加了,能力提升了,这不也是充电吗?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也会更加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下一个学生,这也是既在输出,又在充电。

因为我输出的同时就是在充电。所以,我不会枯竭。

在指导大家的时候,我并不是像圣人那样高高在上,而是会把自己代入进去,敞开自己的内心,充分和对方共情,不断体验各种感觉,我一直在和大家一起成长。

同时,我做的全都是我自己最喜欢、最热爱也最擅长的工作,所以,也不存在厌倦的问题。我也想起了《生命咖啡馆》里的一段话:

当我们做自己真的很喜爱、很享受的事情时,我们就会充满无比的热忱,永远不会感觉累,好像做事本身就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一样,积极乐观、神采飞扬……也因此,我们对我们热爱的事情非常精通,很内行、很专业,越来越好,我们不会感到空虚,不需要去充电……

我觉得自己就是这个状态。

《你充满电了吗》一书第五章也提到:

要对你的天赋加倍投注——人最大的成长和发展潜力存在于自己天生擅长的领域。你花越多的世界在你擅长的事情上,你就会成长得越快。

在自己擅长领域投入的每一个小时,都将产生翻倍的成果,而你用于修补自己劣势的每一个小时,就像是用来和地心引力作对。然而很多人却花费了数年,甚至数十年在他们并不擅长的工作上,希望这样就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全年的人。

除了要为天赋加倍投注,作者也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

杜克大学的一个团队2014年发布了一系列实验的结果,解释了兴趣对成功至关重要。个人感兴趣的活动,会“创造一种鼓舞性的体验”,使人们能够坚持下去,否则的话,坚持通常会令人感觉精疲力尽。

也就是说,做感兴趣的事情,不需要充电,而能持久。因为做感兴趣的事情本身既是输出,也是充电。

作者在第六章也提出要“将梦想雕琢进你的工作”。

我的做法无形中暗合了作者的思想,因为我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梦想是一体的。

文章写到这里,母亲说她的手机充电器找不到了,手机没法充电了,我想用我的手机充电器帮她冲,却又看到她的手机充电器是那种很细小的圆形插孔,不是常用的充电插孔。于是,我也爱莫能助,只能让她继续寻找了。

由此我也想到:要想充电,还需要一个容易充电的插孔。

如果你的充电插孔太不常见,要求太高,那么充电就不容易不方便了。

比如有些人学习必须非常安静的环境,一点杂音就学不进去,那么他的学习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比如有种花草,太娇嫩,每天要浇水,还不能浇太多,喜欢阳光,又不喜欢太强的阳光,这类花草就很难养,因为它们“充电”太难。

或者比如某人的行业特殊,想充电,必须到专门的学校跟专门的教授学习,但他没有时间,而且也没有机会进这样的学校学习,也没有机会跟这个教授学习,那么这个充电障碍就会制约他的发展。

我充电就很容易,不仅输出的同时就是充电,即便不输出,走在大街上,我也随时可以充电。

大街上看到一个女性遛狗,但她一边打电话,一边只顾往前走,完全不考虑狗的想法,狗本来想在电线杆旁撒尿,却硬生生被没往后看的女主人拉走了。这让我想到有些母亲所谓的陪孩子玩就是这样的低质量。

超市里孩子想要什么东西,被母亲责骂……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充电,因为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

不仅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我来说是充电,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日月星辰的运转,风雨雷电的现象……对我来说,都是充电。

我会把各种事物的规律融会贯通到家庭教育和心理成长以及写作指导方面。

也就是说,大自然中的一切,社会中的一切,都可能随时被我用来充电。

你从事的什么行业?你是如何充电的?

再说段题外话:

未来机器人会像今天的手机一样,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乃至数个。如果你的工作,只是简单重复,没有技术含量,没有创造性,或者没有感情色彩,那么很可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

你需要尽快充电去学习一门机器人无法取代的本事。嘚瑟一下,我所从事的几个行业,恰恰都是机器人无法做到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