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生的共读生活之漫谈

2022-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霍跳锋

亲爱的杏友们:

      大家好!收到小许老师在读书会共写群中的邀请,我诚惶诚恐。因为看到群里老师们的分享,他们或站在学校的角度安排部署——成熟有序,成效显著;或在自己的班级探索实验了几年——经验丰富,操作娴熟;或做了长期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学生信任,成果颇丰。那我作为咱们大家庭中的一员,拿什么来回报从大家的分享中学习到的呢?就以叙事的方式,讲一讲我与学生共读共写的故事吧!

      我是2020年春季加入新网师,选修的第一门课程就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听了李老师的课,才知道教育研究还可以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那我也是有故事的人啊。我曾经因为和学生发生冲突伤心难过过,也曾为学生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过,和学生一起远足爬山、看电影、玩游戏,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为什么不把他们记录下来呢?那时只是偷偷地写,偶尔写出感人的词句,也会拿到班里读给学生听。因为之前我也会写一写下水作文拿到班里读,所以他们也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2021年春季,我选修了《整本书阅读》课程,一本被称作美国的“西游记”《绿野仙踪》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当时,我代的是初三年级的两个班,那是3月份的一天,距离中考不足三个月,学校隆重举行“百日誓师大会”之后,每个班级都挂着鼓舞人心,斗志昂扬的誓词,什么“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什么“十年苦寒窗,一朝试锋芒”。硝烟弥漫于整个初三年级。上完课后,一个叫肖苗苗的同学凑到我跟前说:“老师,借我本书看看吧?”肖苗苗是班里的优秀生,学习时间那可真叫宝贵,哪里敢用来阅读课外书?我严肃地说:“你们时间上不允许,多看看和考试有关的书。”哪料到她几乎是带着哭腔,恳求我:“老师,最近压力大,你就当我是读来消遣的。”我顿时鼻子一酸:“好吧,老师明天给你带一本。”我选择了这本《绿野仙踪》。下面是肖苗苗的阅读感受:最近,由于模考压力较大,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为了转移注意力,我选择看了《绿野仙踪》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明自了很多道理,也丢掉了原本的幼稚。从多萝西身上,我看到了她不畏艰险,即使路上充满了荆棘,她都坚持住了。她这种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就拿我自身经历来讲。上周体育课,我们测了八百米,结果也是令我惊讶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到了第二圈,我是垫底的,由于她们加快了脚步,我也不得不加快我的速度。到了后面,我的腿如如千斤重,迈不开步伐,鼻子和喉咙也发疼。即使这样,我也不想轻意放弃,我提起一口气冲向终点,终于结束了这次长跑。这次过程既漫长也欢熬,不管结果怎样,我终究是整下来了,也算是有进步。无让在学习上或是生活上遇到困难时都不要慌张、不要退缩,勇于挑战,勇敢面对,勇往直前,凭着自己的正确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多萝西给了肖苗苗力量,让她从实际中加快了脚步,我深深感受到阅读——磨刀不误砍柴工。过了一两天,肖苗苗把这本书又借给了好几个同学阅读,王思源在她的积累本中是这样写的: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很愉快,就像漂泊不定的心找到了归处。当感到焦虑时,我就会拿出这本书读一读,身心就会感到放松。……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焦虑减少了,听课的效率提高了,果然在第四模时,我的总成绩提高了10分,虽然进步小,但至少又让我找回了学习的信心。邢琳慧这样写她的收获:作者笔下的动物,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得到我们的同情。虽然狮子表面上庞大,凶悍,但是在作者的笔下,让我们看到了胆小狮的另一面,不是外貌长得恐怖,就一定什么都不怕,就像正在中准备中考的我们一样,总有一门课程要拉下我们总分的,那门课为我们承担下了所有。所以,我们只有自己去弥补那一门,才有可能想胆小狮一样战胜困难。

      这些同学的转变,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投稿到我们《清涧教育》刊物上,他们看到自己的阅读过程和心得被刊登出来,激动了好一阵儿呢。

    与其说是学生有了进步,不如说是我尝到了共读共写的甜头,2021年夏季送走了上一届九年级学生,秋季迎来了这一届七年级学生。很多学生本来挺喜欢看书,但是,一旦经课本推荐,老师布置阅读写读后感,就产生了逆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制订了由“课外到课内”的阅读步骤,以“阅读漂流”的形式在两个班级展开共读共写。“阅读漂流”就是拿到一本故事书,先由一两个同学开始阅读并谈阅读收获,这样解决了因书少限制阅读的问题。我们一起阅读了《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绿野仙踪》一些小学课标必读书目,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既愉快又不难的事情。学生虽然也写了一些阅读感受,但是摘抄多体会少,很多同学的阅读心得一两句话就结束了,根本不会联系实际生活。这种现象在平时的作文中表现得更突出,一篇洋洋洒洒六百多字的作文,好词好句随处可见,却丝毫不值得推敲,因为文中充斥着“假大空”的思想,很多所谓的好作文穿着华丽的外衣,但却缺乏逻辑思维、毫无真情实感,与自己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而且,很多学生还没有完成写作自动化乃至半自动化时,这种阅读心得式的命题作文,阻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后来,我减掉了共写活动,用“喜马拉雅”软件在班里播放了课标要求必读书目《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精彩片段,这两本书我是要求全班人手一本。每周周三、周四课后服务时,我们师生一边听音频一边看原著。他们听到《西游记》的精彩瞬间,会手舞足蹈,不亦乐乎。但这场盛宴中,写作缺席了。

      今年开学初,我再次倡导师生共读共写。为了调和他们的口味,在阅读上除了《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我主要推荐了《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把侧重点放在写作上。我不再强调写读后感,而是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笔记录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管它叫“随笔”。

      每天课前5—10分钟,分别由一个同学和老师朗读自己前一天的随笔。开学到现在快一个月了,我的分享主要以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勇敢分享为主,树立他们在写作方面的自信心,也谈到一些容易上手的方法,激起了他们的写作冲动。我与学生的共写离中学作文教学相差很远,但我相信“文以载道”,相信写作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鼓励学生冲破考试作文的思维桎梏。

    我与学生的共写完全建立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从来没有像布置作业一样去要求他们。开学一个礼拜,每天班级只有四五个学习优秀、喜欢写作的同学加入共写,我也因此很焦急。不过,我始终相信这些优秀生的榜样力量,我让他们分享他们站在讲台上读自己前一天写的文章的感受,希望这部分学生能带动后面的学生。他们在分享中敞开心扉,有一个叫郝婕婕的女生,在随笔中这样写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家长聊天成了一种负担。……是思想观念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我每次跟他们聊一句就要吵得不可开交,聊天内容也变成了学习。每次一回到家,迎接我的不再是那句“今天过得开心吗?”“跟同学相处的好吗?”而是“今天学了什么?”“考试成绩出来没有?”“你看看别家的孩子。”没错,在别家的孩子的阴影下成长的不就是我们这一代吗?每次听到这些话,总是想为自己争辩,后来我也麻木了,只要不跟他们聊天不就没事儿了,一次次的逃避,反而激化了心里的矛盾。他们总是说那些人情事儿,我听不懂,也不想听。我明白家长的用心良苦,但我同样也希望他们能体谅一下我们。

      听了郝婕婕的分享,我就用第二天的随笔回应她。我这样写:              很多父母为了生计奔波,为了工作忙碌,为了理想付出,挤占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以致于孩子到了青春期与他们无话可说,没有心与心的碰撞,却生硬地把这些归结为孩子的叛逆,殊不知这是对孩子的不了解。有的父母觉得孩子长大了,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导致孩子始终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之后,我又举了傅雷教育他的儿子和女儿的故事的例子。最后,我写到:

      你听过亲人给你朗读吗?没有享受过这种幸福的同学,我觉得你更应该努力学习,因为如果你放弃学习,将来有一天你为人父、为人母,也不会有时间有精力去给你的孩子读故事,那将是多么悲哀!

      我因为有自己的梦想,耽误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时间。我身边的很多成年人,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剥夺和孩子之间的特殊时光。不是因为不想拥有一段结伴而行的旅程,而是,终将会是不同赛道上的风景。好吧!各自做好自己,去迎接将来的再次相遇。

    我在写作中试图与学生对话,试图换位思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在新网师的学习,我懂得了教育是师生之间展开的一段旅行,旅途中最舒适的状态是结伴而行。

      旅途中走得快的一部分人是学生中的榜样,针对那些面对写作束手无策的同学。我分享了一篇文章《不会写随笔怎么办》,告诉他们最简单的方法——记流水账。没想到这篇文章竟成为我和学生共写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两个班立刻有二十几同学举手表示他们愿意从第二天开始写随笔,没有举手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果然,第二天就有一个叫白浩炫的同学做了分享:

      为什么每次想写随笔的时候,写了一半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编都编不出来。我一直以为写随笔应该找一找灵感和新鲜事。……直到今天霍老师读了他写的随笔,我才恍然大悟,写随笔可以先从最基本的流水账开始,记录一天的所作所为。……在这里,我要感谢霍老师,正是因为她的那篇随笔,开启了我的新起点,将来也会达到新的高度。

      学生树立起写作自信后,我顺势把前一天记下的流水账中的一条,扩充为一篇千字文,并且读给学生听。他们听了之后信心大增,我和他们约定每天班里至少产生十篇以上六百字以上的随笔。有一天放学,我正和同事准备回家,一个同学急急忙忙跑过来问我:“老师,我想明天在课堂上读我的随笔,好吗?”我当时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说了一个字“行!”当时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直到昨天晚上,还有一个同学打开微信,问我能不能让他明天做分享。

      每天,我带着学生用笔记录下最真实的自己,没有套路、不做作,用心讲好与学生相处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