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理事会·城市简友广场

城市 ‖ 斜塘老街

2022-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开心花米粒

无数次去过金鸡湖,印象中以它为核心的苏州园区是一座新城,它像一个时尚达人,展示着国际范,处处流淌着现代气息。竟不知在金鸡湖东1.5公里的地方,隐藏着一条斜塘老街。

斜塘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时苏州郡守郑霖的《重修昆山塘记略》一文中,但老街真正形成是在清朝初年。

这条长约200米,宽2至3米,南临斜塘河的东西向老街,承载着诸多的历史和记忆。

曾经的它,米行、布店、绸号、酱园、茶馆、酒楼、糖果店、寿器店、席草行、铁匠铺……商号店铺林立,最多时达270家,且以小本经营的“夫妻老婆店”居多。

老街著名姓氏有“金、张、马、陆”,金氏最具实力,民间有谚:“车坊一个镇,不及斜塘一个金。”据说金氏祖先是金日磾,明末清初为避战乱从彭城(徐州)迁徙而来,历经300多年,繁衍成斜塘商界的大族。清朝中后期金氏祖辈建有10多座宅院,曾经斜塘的“玉壶春”茶酒馆,乃其后裔所开。

斜塘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年吴国曾在这里建有养马场和战车基地,还建有一座颇具规模的“鸭城”。夫差常携宠妃西施来此赏鸭,有明人作诗为证:“闻说吴王牧鸭处,年年来此拥西施。豪华已尽江山变,落日秋风动蒺藜。”

斜塘镇北,曾有占地20多亩的法华寺,民间传言法华寺有数千间,四周还有护寺河环绕,曾为苏州东著名的寺院。可惜屡遭战火及其他原因,现已荡然无存。

斜塘附近有两座古墓,一座是吴王夫差女儿的琼姬墩,一座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袖张士诚的张王墓。

明初“吴中四杰”之首的高启在某年清明时节舟过斜塘,留下了两首诗句。

其一
漫漫村塘水没沙,
清明初过已无花。
春寒欲雨归心急,
懒住扁舟问酒家。
其二
未得看春愁不禁,
此日聊复试幽寻。
行人入村花宛宛,
吠犬隔水树深深。
春水满田如一湖,
入田放艇看鹅雏。
女郎祠下野花杂,
老子门前沙树孤。

    听闻这些掌故和史料后,斜塘在我心中便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迷人。和好友相约,欣然前往。

四号线至南门转五号线,华莲站4号口出,沿星湖街向北行,过斜塘河大桥,后拐,进入传说中的十里斜塘。所谓十里斜塘,西起金鸡湖斜塘河束水口,东至吴淞江鲇鱼口,全长约十华里,故名。

友人说,十里斜塘之美,美在秋末冬初斜塘河北岸的那一大片红杉林。

有人说“上天把最美的秋天给了胡杨林”,新疆喀什胡杨林的美早已深入人心;北京香山乾隆年间栽植的那些黄栌枫,在秋风中瑟瑟成排山倒海而来的红霞,它的美N年前就蜚声中外了;浙江八都岕那3600余株百年以上的古银杏树,秋天一地金黄,蔚为壮观,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各地的游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红杉林竟也晋级为旅游界的新宠,随便输入“红杉林”三字,跳出来一串网页:“安徽最美红杉林……美如天堂”“四川有个红杉林景区,景色很美,值得一游”“浙江美丽景点:临海红杉林”……

一个月之前,也曾跟风去看了太湖生态公园里的红杉树,隔水相看,那一片片赤红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在渐趋萧索的初冬的自然里,因了碧天的映衬,显得尤为媚人眼目。

可以想象,眼前斜塘河边的这片红杉林,在它红成霞帔的时候,也许是可以和安徽的四川的浙江的红杉林媲美的。只是,此时它已退去了那件华服,将之覆盖到地上,成了一袭大地的厚厚的黄裘。

我们沿着十里斜塘向东走,河面上不时有白鹭忽高忽低地在滑翔,时见灵捷的野鸭在水中啄食,不知它的祖先是否曾混进吴国的鸭城,偷食了西施赏过的那些鸭子们的食粮?哈哈……

穿过松涛街大桥下的通道,友人说:“斜塘老街到啦!”我本以为它应该类似于苏州老城区的平江路、西中市、七里山塘;或者就像我们吴江的同里、黎里、震泽;也许还要破旧一点儿,和芦墟、平望、莘塔的老街一样,有点儿不修边幅。

然而,放眼一看,呈现在我眼前的全然不是想象中的老街,它是一个全新的街区!

我们从飞檐翘角的西巷门走起,沿街向东,一路走马观花,来到龙苍桥,然后向北,擦身而过挹翠亭、尤众桥,沿步道绕走至西门。

见裕兴记,看看饭点已到,便入内每人点了一碗冬笋虾米面,味道甚好,但虾米如芝麻大小,一碗面总价41元,略贵。

从裕兴记出来,我们继续沿步道走,七弯八拐,颇有走八卦阵的感觉,在其中来来回回绕来绕去走了一圈又一圈后,有了一个总体印象:

斜塘老街的这一板块是第一期工程,由街道和园林构成,南北两侧是街道,中间为园林,座落四处的仿古建筑里,开设着餐厅、茶楼、酒吧、料理店、咖啡店、甜品店、丝绸店、珠宝店、皮工坊、美容SPA、陶艺中心……其中不乏品牌连锁,如翰尔园、洪登记、川福、甘尼仕、棒约翰、裕兴记、川西部落等等。

让人惊讶的是施斌也在这里开起了茶馆,茶馆名字很直白——施斌茶馆。这位评弹演员兼苏州电视台主持人,因主持《施斌聊斋》这档苏州方言脱口秀节目,让不少苏州人成了施粉。施斌自然比不得孟非,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重庆小面”是“孟非爷爷”的,所以孟非无需把店名取为“孟非小面”,施斌就不同了,如果他把茶馆叫“苏州茶馆”,那恐怕只有施斌的亲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过话说回来,“施斌茶馆”,也只有苏州人才知道是谁的茶馆。

几圈走下来,终于搞明白,所谓“斜塘老街”,是在老斜塘的原址上新建的一条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亭台轩榭、雕栏画栋、曲廊长街……在具有江南古韵的建筑格局里,置以老宅、老景点、老字号,让人漫步其间,产生梦回明清的穿越感。

恰原来,斜塘老街,是一个让人怀旧的地方!

但我觉得,它特别适合年轻人。不!大约应该是设计者的本意吧——在西巷门入口处的一块石碑上镂有“青年文化步道”几个字。

其实,仔细想想,大凡被称为老街的地方,多的往往是年轻人。忽想起一代伟人对年轻人说过的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